王洪章:数字化与银行业转型
时间:2023-12-11 17:42:47来自:新浪财经字号:T  T

本文为作者在青岛数字金融发展论坛上的发言实录

尊敬的会议举办方、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青岛是个充满魅力的城市,本人有幸在1989年至1991年在青岛工作三个年头,领略了青岛这个富有生机与活力,充满激情与智慧,对创新不懈追求的精神与情怀。金融也是如此,紧跟金融改革发展大势,在财富管理、金融科技方面力争在中国的金融业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期待着这种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着重指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金融科技在现代金融建设中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承担着金融深化改革发展,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的重任。下面结合自己的体会谈点看法。

一、金融科技改变的仅仅是金融业态

我们可以先做一下回顾,大家回想一下八十年代,银行业开始采用当时比较先进的共享网络,即ATM机,享受着一卡走遍天下的便利,通过简单地加入共享网络,包括跨行网络,可以使用网络内的所有的ATM,尽管它也是虚拟的,但实际上只是物理网点营业时间的有限延伸,人们从心理上仍然认为这是一个迷你分支机构,而不是一种动态的在线银行设施。到了2000年左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产生,银行虚拟化才有可能,并很快在发达国家实现了这种可能性,即网络银行业。

中国网络银行业的诞生,应该始于2008年左右,在宽松监管规则,并鼓励创新的政策指导下,一些支付、网络业务等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传统金融相结合,新金融业务纷纷出现,并快速发展,开启了新金融时代。这种新金融时代的主要标志是: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

人们认识到数据海洋的真实价值,它可以被充分反复地利用,它把人类带入一个以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移动终端为载体,可以囊括结构和非结构数据信息的新时代。

通过云计算对大数据进行分析、预测,释放出更多数据的隐藏价值,使得决策更为精确。

这种大数据和云计算使得金融要素、金融主体,金融产品更加市场化、多元化和快速迭代等等,传统的金融机构、金融业态开始向新金融业态和跨界交叉经营转型。

中国银行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于不太长的时间内,开始加快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挖掘,对自助客服、个人信用自动化评估,零售和中小微快贷,预防欺诈,风险数控等数字技术,实现智慧银行管理。随后几年,通过采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实现了声纹登录,指纹支付,刷脸取款,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智能投顾和智能理财,使数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愈加普遍和深入。

在传统金融未覆盖或覆盖不足的领域,利用网络金融技术和数字化服务能力把过去的不可能变成如今的可能,为中小微企业、普惠群体、个人客户、“三农”客户提供无差别服务。以大数据、云计算、加上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新金融业态已经不再是一个物理网点的服务,而是一种行为,一种全新的金融业态。

通过这种回顾,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新的金融业态,对银行业以及今后发展是一个机会,怎么评价都不过分。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我们在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同时,它更是一个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

1.科技对金融的深入渗透,并没有改变金融信用本质,金融服务是以信用为基础,科技仅是提升了金融运行效率,拓展了金融服务空间,但它仍需依据于银行与客户的信用程度。

2.科技仅解决了依据数据库中历史数据所进行的分析结果提出的预测结论,无法对客户实时的信息以及行为进行适时把握。所以,无论如何,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只有对人的行为和信息技术综合利用,才能达到最好的金融业态,取得最好的运用效果。传统的金融中介职能不能完全消失,十年前的P2P、网贷、校园贷等金融科技模式的滥用,教训应该吸取。

3.金融科技的风险控制技术并非都是管用的。各类投资机构和贷款机构的风险管理方法千差万别,同样的机构,其风险控制技术也会是不一样的。

特别是科技系统采用,尚未列入监管必须审查事项,所以,现在对尚存在漏洞的风险控制以绝对地信任和过度地容错是有问题的。除了刚才讲的问题之外,最根本的问题是,风险管理分析技术通常是基于历史基准、历史时间序列和定量化的统计,所用参数均是过去的信息资料,加上对未来主观的判断,那么若超出参数之外以及主观判断能力不及,就无法有效捕捉风险。所以,信息全面性、对客户个人的行为、资产、帐款、运营现状、合同执行进行实地了解,是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

二、企业级建模是金融科技建设重要出发点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现代化金融企业建设中面临最大的挑战是金融科技,谁拥有完善的科技,谁就占领了金融转型发展的制高点。同时也给善于运用科技手段加快经营转型的金融企业带来了机会。

大家对金融科技不可谓不重视,但是在一些金融机构,包括大型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认知有一个过程,在系统规划、技术研发、添置计算机、网络建设、采购数据库系统和先进设备后,公司并没有获得预期改善和收益。

究其原因是,缺乏对机构的内部组织体系、架构层级、子公司、业务条线、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