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天翼云为代表的云巨头正式组建云“国家队”后,运营商在云市场的存在感已变得愈发强劲,并正向第一梯队发起冲击。
三大运营商最新出炉的半年报成为最有力的佐证之一。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信旗下的天翼云营收281亿元,同比增长101%;中国移动的移动云营收234亿元,同比增长234%;中国联通的联通云营收187亿元,同比增长143%。三巨头上半年云业务总营收合计达702亿元,同比增速均超过了100%。
这一势头在对比第一梯队互联网云巨头的表现后显得尤为突出。以阿里云为例,其2022年上半年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2%。而没有单独公布云业绩的腾讯,其云业务所在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今年上半年总计营收为850亿元,同比增长率也只有5%。而在2021年,互联网云巨头的营收平均增速还保持在50%~60%。
值得注意的是,营收大涨的同时,运营商的云市场份额排名也在稳步前进。咨询机构IDC的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前五强分别为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天翼云、亚马逊云,其中天翼云以10.3%的份额基本追平10.9%的腾讯云,成为年度云厂商中的明星。
“在云网一体战略下,云在运营商业务体系中的重要性已经与网络一样,成为基础设施。”StrategyAnalytics无线运营商战略高级分析师杨光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随着云业务在运营商业绩中成为新的迅猛增长点,这种积极的反馈会加速运营商在云领域的投入。
逆势增长背后
在进入2022年后,公有云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运营商云仍旧逆势大增,还是超出了很多业内人士的预料。
对运营商云增长的积极预期其实在业内并不算新闻。记者注意到,从2020年实现营收58.4%的增速引发业界侧目后,天翼云2021年营收再度实现翻番,达279亿元,同比增长102%;而移动云则更为迅猛,从2021年起,国内公有云份额排名每季度都前进一位,从年初的第十位最终在年末上升至第七,并在当年第三季度创下135%的业绩增速纪录。
在此背景下,杨光告诉记者,至少业界对运营商云在几年内会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并不感到意外。“国内企业都在上云,意味着这本身是一个增量市场,而运营商已经长期保持快速增长。”杨光表示。
但在进入2022年后,公有云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运营商云仍旧逆势大增,还是超出了很多业内人士的预料。C114通信网主编周桂军向记者分析称,这是由国内独特的云市场形势造就的。
“一方面,因为宏观层面的监管需求上升,政企数字化项目数量在近一年极速增长。”周桂军告诉记者,而作为央企排头兵的运营商,在政企客户的竞标中会具备更多优势,因而也能拿下更多的订单。
启信宝中公开的全国招投标信息显示,在过去一年全国公示的超1亿元的政企数字化大单中,三大运营商合力拿下了超过200个订单,其中中国电信104个、中国移动68个、中国联通34个,相比之下,阿里云与腾讯云只各拿到9个。
另一方面,杨光表示,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云巨头,在迈过扩张期后,已进入更为看重利润回报率高的阶段,而很多政企项目对于安全的要求高,单位利润低,从成本回报率上考虑,对这些云巨头并不划算,因此这些订单进一步落入运营商手中。
“运营商对云的部署目前整体处于投入期,对于成本有一定容忍度,加上基础机房资源雄厚,为了响应东数西算这些国家大战略,会更乐意拿下政企的大订单。”周桂军表示,这种对比造成了运营商云与互联网云巨头的增长落差。
此外,电信分析师付亮此前向记者表示,云“国家队”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向市场传递了信号,使得政企客户在选择时会更具倾向性。此前,在今年7月举行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云生态大会上,中国电信牵头举行了云上国资央企启动仪式暨国资监管云上线仪式,天翼云正式携手四大央企,推出国资监管云平台,推动央企数字化转型,实现国资监管效能提升。
内部竞争持续
移动云与天翼云除在客户群体方面基本相同外,技术和服务其实也趋向于同质化,这意味着未来市场进入存量阶段时,两者的正面竞争会逐步激烈。
多方利好驱动下,运营商云显然正在集体加速向着第一阵营迈进。而在内部,这种竞争也在愈发激烈。
作为运营商云市场的后起之秀,移动云的火箭式突进被视为对天翼云在同类市场中最大的挑战。除今年上半年在创下234%的营收增速纪录外,早在2021年下半年,位居第七的移动云的IaaS+PaaS市场份额同比增速便曾达137.8%,环比增速达24.9%,领跑前十大云厂商。
杨光认为,移动云与天翼云的客户群接近一致,因此两家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政务云市场抢夺得异常激烈,尤其是移动云,依靠出让一定的成本和定价优势,常能够先于天翼云拿到投标,这也成为其快速增长的原因。
据记者从中国移动方面了解,移动云目前是中国移动战略性基础业务,在“连接+算力+能力”的算力网络建设中肩负着核心作用。截至目前,移动云在国内布局了“N+31+X”资源池,即N个中心资源池、31个省级资源池,并在2022年底完成1000多个边缘节点,以支撑“东数西算”8大枢纽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