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北京监管局日前发布北京辖区不具备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资质机构名单(第七批),拥粉700余万的“天津股侠”、粉丝168万的“小红帽爱股票”等在内的多家微博“大V”榜上有名。此外,还有多个微博博主和自媒体被点名。
上个月,证监会重庆监管局对华西证券一前员工出具警示函,原因为其在新浪微博、小红书APP等公众媒体无证荐股。
《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第七条明确规定:向客户提供证券投资顾问服务的人员,应当具有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证协”)注册登记为证券投资顾问。
《中国经营报》记者查询中证协信息发现,该员工于2020年1月27日登记为华西证券“一般从业人员”,同年12月23日离职注销,此前无券商从业经历。
显然,“一般从业人员”不等同于“证券从业顾问”,该员工不具备荐股资质。而2020年6月至11月,其却通过新浪微博、小红书等多次发布买卖具体证券的投资建议,有悖监管要求。
无证荐股,华西证券前员工并非个例。
早在2007年,以“带头大哥777”为代表的无资质股票推荐者就打着“带着散户打庄家”的旗号,联手庄家收割散户韭菜。如今,小红书、抖音、B站、微博等互联网平台荐股荐基UP主繁多,其中,不乏毫无金融从业背景者,所发内容更是良莠不齐,易形成投资误导。其中,部分财经博主更是以荐股为名精心布局陷阱,通过联手庄家、导演“杀猪盘”等方式割韭菜。
盈利模式:吸粉导流后引入荐股群实施诈骗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小红书检索栏输入“股票”二字,在推荐首页看到如下标题:“这20只股票比买北京学区房更赚”“如何一个月帮女朋友赚到200万”“40万本金如何做到千万”“短期我是这么玩,只赚不赔”……将检索词换为“基金”,则看到以“2020年我赚了一千万,却不愿意告诉你们”“10万十年靠基金赚了200万!赶超巴菲特”等极具夸张渲染性的标题推荐视频。
同样是小红书,某财经博主截至记者发稿共发布荐股荐基视频十余条,坐拥粉丝超过5万。其简介与视频标题均极具吸引力。他在简介中写道:“创业利润过亿,18岁开始三万元起步到大几亿资产。”在其发布的第一则荐股视频中,“我半年靠××股票赚了5000万”的黄体字铺满了大半个屏幕。2020年11月他在一则视频中表示:“半年赚了6000多万,××股还能涨三倍”,该视频尾音为“支付宝到账100万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财经博主表示,此类点明具体钱数、带有暴富性质标题的内容大多质量偏差,跟随投资被割韭菜风险大。职业投资人续阳认为:“一般鼓吹‘短平快’可以快速赚钱的信息多存陷阱。专业博主所发内容较为平和,即使推荐个股,也会从基本面、技术面、仓位等多角度系统分析,且不会承诺只赚不赔。”
在一直关注财经视频的王姓银行从业人士看来,互联网平台荐股荐基乱象分为两大类,是否以盈利为目的是其分水岭,先行吸粉导流而后引入荐股群实施诈骗是非法牟利者惯用手段。
央视今年4月18日的一则报道中披露,2020年6月,63岁的曾大爷添加某炒股平台专业指导老师微信,跟其上培训课。上课后被拉入免费荐股微信群,在群内老师帮助下下载两款APP,投资十多万元,盈利四五万元,并顺利提现。同年11月,导师声称有内部消息,某股票必然大涨,对导师深信不疑的曾大爷投入200多万元。短短几天后,盈利200余万元。但在其提现时,却被告知需额外支付20万元办理VIP,曾大爷转账20万元后被要求追加10万元,起疑报警。警察调查发现,两个APP均为骗子自制虚拟盘,所谓的某股票根本不存在。
同为荐股群诈骗局。4月1日,某荐股群中,美女老师一声令下“严格按照指令价格挂单抢筹,开盘即会涨停”,群托迅速排队喊话“已全仓买”,无辜群友跟风抢单报数。开盘后,所谓即将涨停的某只股票,一路下跌至跌停,美女老师完成收割将群解散,一波韭菜被收割。
一般而言,网络公共平台上具体到个股的股票推荐,其发布者通常并不具备荐股资质。
《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第三十二条明确:证券投资顾问不得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公众媒体,作出买入、卖出或者持有具体证券的投资建议;第七条规定:向客户提供证券投资顾问服务的人员,应当具有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登记为证券投资顾问。
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必须依法取得中国证监会的业务许可,即牌照;未经中国证监会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投融资研究中心主任黄国平认为:“股票基金等金融领域推荐应该是被动的,先有需求后推荐。主动推荐往往具有广告性质,是不合理的。若想在公共场合荐股荐基,必须持有相应牌照。看到主动型个股推荐,要小心成韭菜。”
声称“内幕消息”“确保收益”多为韭菜收割机
某业内人士总结了当下利用微信、微博、网络直播室、论坛、股吧、QQ等互联网工具或平台进行“非法荐股”这类非法活动的三大特点。他认为:“一是不法分子通过微信(公众号、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