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潮"调查:交货期长过孕期,工厂24小时运转,国产替代机会来了
时间:2021-02-08 16:23:47来自:镝数字号:T  T

“没货,都卖光了,6个月后也不一定拿得到货。”

在华润微(688396,SH)无锡工厂外,一位工作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同时,捷捷微电(300623,SZ)1月28日接受机构调研时,也提起“目前公司订单排产至6月份”。

难怪一位网友对微芯科技某款产品交期延长如此吐糟:交货周期54周,一年也才52周,怀孕也才40周,休完产假再收货也可以。

供给端产能紧缺,芯片需求端更是“焦头烂额”。在汽车芯片领域,由于缺“芯”,大众、福特、日产等汽车厂商纷纷停产或减产。苹果一度紧急下架iPhone12系列,也被指与智能手机电源管理芯片缺货有关。

从先进制程到成熟制程,从8英寸到12英寸,从晶圆厂到封测厂,这一次缺货波及甚广。而缺货的结果,难免是涨价。一位券商投研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这一轮涨价幅度较高的当属驱动IC、MCU(微控制单元)、功率半导体、NORFlash(闪存)以及低阶的图像传感器。除了数字电路产品,模拟、分立器件多多少少都出现涨价。”

订单爆满、产品涨价、大厂停产等货,这种种迹象对应的应该是股价飞涨。但不少投资者实际看到的,却是一些半导体股跌跌不休。

在详尽解析这个问题前,用一句上述券商投研人士的话来分析,便是“在价格高峰的时候,不可能期待后面再来一波涨价潮”。

毕竟,行业内提价在2020年五六月已现端倪,而不少人迟至2021年1月,才通过新闻了解到这波涨价潮。

汽车大厂为何被芯片扼住咽喉

缺“芯”之痛,近年让国人印象深刻。这一次,被芯片扼住咽喉的,换成了全球汽车厂商。

近日,大众汽车下调了其位于德国的多家工厂产能,并缩减了8800名工人的工作时间。在中国市场,大众中国去年12月减产了1.5万辆汽车,并预计今年第一季度的产能都将持续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

当地时间2月3日,通用汽车宣布,受此次汽车行业芯片紧缺影响,将从下周开始调整4家工厂的生产计划,关闭位于美国堪萨斯州费尔法克斯工业区、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英格索兰镇以及墨西哥的圣路易斯波托西州的三家工厂,位于韩国的一家工厂产能也将减半。除了大众、通用外,福特、日产、雷诺等诸多汽车厂商的生产,均受到了芯片短缺的影响。

自主品牌方面,长安汽车于1月24日在互动易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一些特定汽车电子元件的芯片出现短缺,预计2021年一季度会延续。但公司正在积极协调,尽量降低对公司生产带来的影响。”

缺“芯”压力下,大众甚至可能向一些供应商发起索赔。大众汽车的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和ECU(电子控制单元)两大模块由博世和大陆集团提供,由于MCU(微控制单元)等芯片短缺,导致这两大模块无法生产。就汽车芯片短缺而导致的停产损失,大众与博世和大陆集团进行了谈判,并可能要求赔偿。

在大厂缺芯引爆媒体关注时,上述券商投研人士介绍,其实,这一波缺货潮,早在去年中期已有端倪。

“起点是2020年5、6月份,一开始,一些小的Fabless(纯设计)公司陆续发现(从晶圆代工厂)获取产能有点难,而且晶圆代工厂开始提价。”这位券商投研人士回忆道,本来这些Fabless以为只是一家厂商的提价,但在换了几家后,终于发现——整个行业都在提价。

之后,涨价就像洪水,一点点淹没更多层面。

“从产品分类看,一开始缺货的是低附加值的产品,比如驱动IC、分立器件等等。由于这些产品毛利率低,(晶圆代工厂)产能紧张之时,优先被挤出去。后来陆续传导,MCU、图像传感器也开始紧张。”这位券商投研人士最后说道,“经过半年演绎,目前车规级芯片紧张现象最为明显。这是因为,做车规级芯片的主要是欧洲的公司,国内公司做得比较少”。

至于涨价原因,半导体投资经理陈启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道:“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导致,一是整个半导体行业处于景气周期,但产能扩张没有跟上需求的暴发;二是欧美大厂因为疫情影响,工厂开工率不足,进而导致产能受限。”

2020年全球与国内汽车都因疫情出现明显波动,5月则是全球多数国家汽车销量走出低谷的节点。制图工具:镝数

第二点不难理解,第一点则是外人始料不及的。集邦咨询认为:“自2018年起,车市逐步疲软,加上2020年受到疫情严重冲击,使主要模组厂的备货动能明显不足。然而2021年全球车市市场正在复苏,预估整车销售量将自2020年的7700万辆回升至8400万辆。同时汽车在自动化、联网化和电动化发展下,对于各种半导体元件的用量将大幅上升,然而先前因车市需求疲软导致车厂备货量偏低,长短料的现象已严重影响车厂稼动率与终端整车出货。”

目前,位于涨价潮的哪一浪

在了解原因后,我们还要探究的是,此刻处于这波涨价潮哪一阶段?

根据中航证券研报,汽车芯片主要分为MCU、功率半导体〈包括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MOSFET(金氧半场效晶体管)等〉和传感器。在传统燃油车中,MCU占比最高,约为23%,在纯电动汽车中,MCU占比仅次于功率半导体,约为11%。

目前,全球功率半导体龙头为英飞凌。一位英飞凌工作人员对《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