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度|日系美妆中国遇冷:受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影响,高端市场成巨头们争夺重点
时间:2023-11-20 17:13: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21世纪经济广州报道

日系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着新的危机。

在刚过去的双十一,日系美妆品牌集体在TOP10的销售榜单中“消失”。国金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淘系美妆店铺销售前十品牌分别为珀莱雅、欧莱雅、兰蔻、雅诗兰黛、薇诺娜、海蓝之谜、玉兰油、修丽可、赫莲娜、娇兰,其中无一为日妆品牌。据媒体观察,这是日妆品牌SK-Il自2016年以来首次跌出榜单前十,也是日妆品牌资生堂自2017年跻身榜单前十后首次出局,两者都占据榜单多年。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对日系化妆品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这导致消费者对日系化妆品的抵触心理持续发酵。此外,国货美妆品牌在双十一期间销售表现强劲,例如珀莱雅等品牌首次占据美妆大类的龙头,这可能是另一个影响日妆品牌销售的因素。

当前,日系美妆品牌的日子并不好过。以日本知名化妆品品牌资生堂为例,上周资生堂下调了全年利润预期,之后,该公司股价大幅下跌。11月13日,日本资生堂股价一度下跌14%,创下36年来的最大跌幅。截至11月20日上午9时许,资生堂股价回升至4329日元,从年初至今股价累跌40.07%。资生堂表示,因日本核污水排海导致来自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放缓,第三季度中国销售额下降约10%,公司认为核污水排放的影响将持续到2024年第一季度。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还是资生堂的第一大市场。

资生堂的境遇只是日系美妆品牌遭冷遇的缩影。从今年三季报的业绩来看,日妆代表企业的业绩表现乏善可陈。相较之下,国货彩妆品牌在中国市场逐渐占据主流。

日妆品牌为何在中国市场逐步倒退?当前高丝集团等日妆品牌仍在加码中国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又会如何?

日系美妆在华遭遇滑铁卢对很多日系美妆品牌来说,今年双十一或许是一次压力测试。但很显然,结果未如理想。

从双十一的战绩来看,日系美妆不仅没能登上淘系美妆店铺的前十名,还同样失落今年抖音双十一美容护肤类目GMV前十品牌榜单。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多个日系美妆公司的业绩直接受到了影响。

日本资生堂集团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其净销售额同比下跌5.3%至722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7.52亿元),核心经营利润下跌53%至88亿日元。其中,本季度资生堂在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幅度为9%,这一结果直接抵消了上半年的增长,同期,中国市场也退居为资生堂的第二大市场。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花王、宝丽、高丝等日妆企业身上。

珂润和芙丽芳丝母公司花王集团发布三季度财报,公司净销售额同比下降0.2%至1.13万亿日元,净利润同比下降44.2%。而在在受到核污水事件影响最大的第三季度,销售额下跌1.6%至3874亿日元。花王在财报中表示,主要受中国市场销售额大幅下滑的影响,集团化妆品业务亏损16亿日元。无独有偶,POLA宝丽集团也在三季度财报中点名受日本核污水排海影响,集团不得不放缓在中国的拓店计划。

自今年8月以来,受核污水排放事件影响,日妆在中韩市场销售都受到不小的阻碍,可谓是日妆的“黑天鹅”事件。

安邦智库研究员陈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宣布排放污水之后,日妆遭遇品牌危机,中国消费者认为日本的化工产品会受到核污水的影响,将其打上“不安全”的标签,纷纷投向其它替代品。无论日妆的质量是否会因此事件受到影响,排放核污水这个动作已经引起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制造”的负面情绪,对日本美妆行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除此之外,陈莉还认为,日系美妆产品在中国遇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消费者越来越倾向选择国货品牌。

自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消息传出后,网上关于日系化妆品是否安全的讨论此起彼伏,直接影响了日产化妆品的出口。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从今年5月开始,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化妆品开始出现明显下滑。其中,6月的进口金额同比下降8.4%;7月份的进口金额同比大幅下滑30%。

陈莉表示,从产品的角度来看,日妆品牌虽然一向注重研发,但近年来国货品牌也在产品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且具备更高性价比,更符合中国消费者习惯,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日妆对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从品牌的角度来看,日妆的国际影响力不及欧美大牌,国货品牌在“文化自信”、“国潮复兴”的潮流加持下也在不断扩大影响力,日妆的品牌力因此受到挤压。

首创证券行业报告显示,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化妆品进口集中来源于日本、韩国、法国、英国、美国等地,2015-2022年我国从日本进口化妆品总额由4.88亿美元增长至49.87亿美元,增长超10倍。但今年以来,我国进口化妆品总额呈现下跌趋势,其中从日本进口化妆品总额从3月以来持续下滑,一季度日本化妆品进口总额同比下滑11.73%。

国货头部品牌加速占据市场当前,国内化妆品市场迎来了新一轮洗牌。最显著的不同是,外国化妆品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据主流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1年中国彩妆市场中,中国、美国、法国、韩国、日本品牌的市占率分别为28.8%、16.2%、30.1%、8.3%和4.3%。在一众日妆品牌陷入颓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