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巴黎结束的国际文书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确定了后续议程,为落实内罗毕通过《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在2024年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铺平道路。
联合国环境署(UNEP)确定了今年6.5环境日主题——“塑料污染解决方案”。塑料污染挑战严峻且容易被公众谈论,预计将成为2023年一个重要的环境话题。
随着全球走出疫情影响,烟火气回归生活,消费品和生活服务行业随之复苏,环境议题的公众关注度再度回升。同时也应该避免“简单偏见”——公众语境中,“塑料污染治理”的话题很可能导致将“塑料”和“污染”画等号——实际上,导致塑料环境问题的是我们获取、使用以及处置塑料的方式,而非塑料本身。从快消品行业参与塑料污染治理的实践来看,我们认为:
在不影响现代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降低塑料消费量并不现实,但减少化石来源的原生塑料使用量是可行的。
仅依靠可降解塑料、生物基塑料或者以纸代替塑料,无法解决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全部环境风险(包括碳排放、生态资源保护等)——但充分利用塑料废弃物再生原料是可行的。
单纯依靠引导公众重复使用塑料包装,回归“打酱油”的方式并非现实方案,但建立多层级的塑料废弃物回收与再生价值链是可行的。
要“系统解”,而非“症状解”
塑料包装成就了快消品行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快消品(FMCG,包括瓶装饮料、包装食品、日化产品等)贡献了最主要的一次性塑料来源,全部塑料废弃物最主要来源(36%)。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4年报告,“瓶装饮料”和“日化用品”是单位产值产品塑料包装消费量品类。
从需求看,快消品包装单纯“减塑”几乎不可能。快消品属于生活必需的易耗品,量大且单价低、价格敏感性高,企业依靠只有以规模和周转速度才能保持盈利。包装,是制约食品饮料保质期、物流半径的关键因素。可以说,没有塑料材质的包装,就没有随时随地可以获取的包装食品或饮料,也不会有能覆盖全球消费市场的全球快消品巨头。例如,若没有PET瓶包装产业成熟,瓶装水企业不可能成为“大自然搬运工”。类似,没有铝制利乐包,也很难想象今天覆盖全国市场的奶品企业。
以纸代塑料,生物基塑料,可降解塑料……并不存在简单解决方案。最近几年,连锁奶茶与咖啡店普遍将塑料吸管也更换为纸吸管、或可降解塑料材质。但受制于用户体验,替代材质依然有很大改进空间。从减少包装产品碳足迹的角度,可降解塑料存在明显的不足。去年火热过一时的“无瓶标”饮料,到今年也已经不见踪影。
PBAT和PBS等可降解塑料生产过程的碳足迹高于常规塑料(PP和PET),且降解过程仍然会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更重要的,可降解塑料的回收再生性能很差,与一次性塑料制品充分回收再生的技术路线有冲突。【1】
围绕纸代塑方案,在上个月欧盟议会中出现了类似争论——纸制品作为包装,不仅成本会更高,上游是否涉及林业碳泄露、使用后难以回收都是争议问题。【2】
对于另一个替代方案,生物基塑料,尤其是聚乳酸(PLA),既可以摆脱化石原料、也能够在自然环境降解——但这类生物塑料依然面临粮食安全或毁林风险的争论——毕竟利用土地生产塑料的效率远远低于石油路线。
新塑料经济:快消品行业需要“更好的塑料”
从ESG信息披露的角度,环境风险以及合规要求,是企业考虑“塑料污染解决方案”的直接驱动力。
一方面,各国持续出台与包装和塑料污染有关的法规。截至2020年,有60个国家、约350个城市“限塑令”。例如,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法令,于2021年开始限制一次性塑料,并提出2025年要实现回收90%饮料包装的目标。
另一方面,快消品行业也被寄希望成为“塑料污染解决方案”提供者。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MacArthurFoundation,EMF)于2016年发起了“新塑料经济”倡议,提出的循环经济模式主要包括三项举措:
目前全球450多个组织合作签署了“新塑料经济全球承诺”。拥有全球品牌的快消品企业大多都是“新塑料经济”倡议的签署者,目标是利用循环经济模式,确保塑料不会成为废弃物——到2025年实现所有塑料包装都是可回收、可重复使用或可降解的——可以看做“更好的塑料”解决方案。“重塑循环”的思路正在成为应对塑料污染挑战的ESG行动指引。
不同于公众舆论对塑料污染风险的担忧情绪,EMF报告和企业ESG信披体现了更乐观的信号。
根据2021年EMF发布的最新报告,签署方对原生塑料的使用似乎已经达到顶峰,在全球承诺启动三年后现在正在下降。
企业方面,在瓶装饮料、食品和日化领域,主要国际品牌的ESG评级都属于“领导力(LEADER)”等级。以MSCIESG评级为例,可口可乐、达能、联合利华拥有AAA的最高评级,百事、雀巢评级为AA,星巴克和宝洁评级为A。。
此外,快消品包装企业中,BALL、AMCOR和SEALEDAIR等企业,以及涉及快消品包装基础原料生产的BASF和DOW,ESG评级也均在A级以上。
通过分析快消品企业ESG评级中与塑料包装有关的议题表现,我们认为:
1.塑料包装生产量和消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