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咖啡行业迎来了瑞幸咖啡上市后的新一轮高光时刻,低价竞争和开店大赛将咖啡赛道再次烧得火热。世界咖啡门户报告显示,中国的品牌咖啡店数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在业内看来,新一轮三线到五线咖啡市场的爆发,让现制咖啡行业发展迎来了新一波红利,但对于阶段性供给失衡的担忧也在增长。
咖啡门店激增
如果说上一轮咖啡热时,瑞幸咖啡在资本的推动下在全国攻城略地开店,引发了市场的一片艳羡和惊讶,今年街头不断涌现的新咖啡店却已经让人习以为常、司空见惯。
近日,世界咖啡门户公布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4个月中,东亚品牌咖啡店市场门店数增长了12%,达到了11.9万家,其中中国市场的占比达到了42%,而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品牌咖啡店市场,达到49691家。
上述报告显示,这一数字的变化与小型门店和外卖门店增长有关,增量主要来自于瑞幸和库迪咖啡,2023年两者分别增加了5059家和6004家新门店,星巴克也开设了785家门店。
大量扩店的不止于前者,新茶饮品牌也看上了咖啡的市场机会。
目前,蜜雪冰城旗下设立了咖啡品牌幸运咖、茶颜悦色推出鸳央咖啡、茶百道在成都推出咖啡子品牌咖灰、沪上阿姨的独立咖啡店沪咖·东方拿铁在上海营业。喜茶、奈雪、古茗等新茶饮品牌在菜单中也增加了咖啡产品。窄门餐眼的数据显示,2013年幸运咖也完成了1273家开店任务、沪咖为1810家。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现存咖啡相关企业22.2万余家,其中近三年(2021-2023)分别新增注册相关企业2万余家、3万余家以及5.7万余家。虽然是新消费的寒冬,但资本依然对咖啡行业抱有热情,据天眼查统计,2023年咖啡行业融资事件合计发生17起、融资金额17.7亿元。
本轮咖啡行业的繁荣,被认为来自于咖啡饮品化的新趋势和加盟开店的拉动,但国内实际咖啡消费的成长或没有门店增长得那样快。
“应该注意到,报告中的最大特指的是中国品牌连锁咖啡店数量超过美国,并不是所有的咖啡店数量。”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21年到2022年,中国咖啡豆的消耗量大概是23万到25万吨,只有美国市场的八分之一,甚至略低于墨西哥,这一消耗量排名还无法进入全球前十名,而且中国一线城市的人均咖啡消耗量已经超过了美国。
在王振东看来,中国咖啡市场呈现出一种发展不均衡的状态,一方面连锁化率特别高,但店均咖啡销量不及咖啡传统消费国;另一方面,行业呈现现制现售咖啡市场暂时饱和,其他场景渗透率仍存在机会的新状态。
多重内卷大战
随着咖啡门店数量的激增,一场行业性的内卷大战不可避免。
在市场走访中记者发现,各家咖啡门店选址原则基本接近,因此在部分咖啡消费较为集中的区域,密布着多家不同品牌的咖啡门店。
上海市中心临街的一家精品咖啡门店的咖啡师对第一财经表示,2023年明显感觉到客人被连锁咖啡店“截胡”了。因为连锁品牌加大了在路口、商圈、写字楼的布局力度,而大多数消费者对咖啡品质、风味也没有太高要求。
由于单位时间内能够摄入的咖啡因总量是有限的,且产品和口味呈现同质化竞争的趋势,各品牌之间开始想方设法在品牌营销上实现对消费者的引流和品牌的差异化,而强势IP联名成为一个更直接、有效的营销竞争方式。
一时间,各大咖啡品牌纷纷与各大IP牵手。2023年9月,瑞幸和茅台的联名拿铁一炮走红,也将咖啡行业的“联名热”推向高潮,此外,还有MANNER与祖玛珑联名推出新品“焦糖可可拿铁”,MStand与瑞士制表商百年灵也曾推出过联名咖啡。
就连一向置身咖啡大战事外的星巴克也未能免俗。进入2024年,星巴克宣布牵手大闹天宫IP,推出了会“变身”的拿铁。在业内看来,星巴克和大闹天宫IP合作背后,也是一种对市场竞争的焦虑。
咖啡行业热衷于联名,是希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借助合作伙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此外,联名产品通常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甚至联名活动能够吸引原本对咖啡不感兴趣的人群,从而扩大市场份额。比如咖啡品牌与知名游戏IP联名,为的是破圈到游戏粉丝中实现引流。
而更直接的竞争则是在产品价格上。
从瑞幸咖啡的每周9.9元到库迪咖啡的每周8.8元,2023年连锁咖啡品牌重新祭出低价法宝来抢夺消费者。在业内看来,不足10元每杯的咖啡或许不亏本,但也让行业利润也变得微薄,甚至让上游的贸易商感到头疼。
咖啡生豆贸易商、上海宝荣咖啡总经理朴忠雄对第一财经表示,2023年是行业“卷”得比较厉害的一年,连锁品牌的低价影响到个体咖啡馆运营。这些咖啡馆也不再是品质优先,而是选择价格更低的咖啡豆,倾向于控制成本。精品咖啡豆的主要适用群体是那些个性明显的咖啡馆,这些咖啡馆减少了精品咖啡豆的需求。
上海一家大宗商业豆企业的资深从业者张芯馨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23年行业都一直在说“卷”,从咖啡品牌、烘焙工厂来说,价格也是越来越卷,因此对于咖啡生豆的采购成本也压缩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