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规模领跑全国 共性问题盼解决 山东预制菜产业短板制约"好菜上桌"
时间:2023-07-26 17:12:23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成为国内热门“赛道”。记者在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居国内首位的山东省调研发现,当地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企业数量领先全国,计划在2025年预制菜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但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预制菜定义模糊、标准不足、研发能力不强、缺少龙头企业等行业共性问题凸显,制约这一新生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业内建议破解行业共性问题,以更好带动农业产业化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山东预制菜产业“领跑”

企业数占全国12%

过去三年,国内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今年,预制菜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预计未来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速增长,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粮食、果蔬、肉蛋奶、水产品等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的山东省,凭借食品加工产业发达优势,在这一“新赛道”迅速走在前列。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全省从事预制菜生产的企业数量已超8500家,占全国12%,为国内最多。其中,从事预制菜生产的上市公司有9家。一些地方因基础好、布局早,有志于“领跑”全国。如潍坊诸城市提出打造“中国预制菜第一城”目标,滨海的威海市、日照市则志在抢占“中国海洋食品预制菜之都”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近年国内消费市场升级,叠加国际市场明显变化,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弱衰退”,不少山东大型出口加工类企业积极进入预制菜赛道,以此参与国内大循环。

“今年欧美市场购买力下降趋势明显,一些中高端出口订单要么取消要么推迟。”拥有欧美20余项质量体系认证的日照佳食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董涛表示,企业尽管是内销“小学生”,但急切希望以合适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记者调研发现,早在预制菜热潮兴起前,一些山东企业既有数十年海洋食品预制菜生产经验,产品以出口日韩欧美的生食用、寿司用海鲜为主。对这些企业而言,从外销转入内销,生产环节的变动并不大。

“我们的天妇罗蟹排一个月能销售30多万袋,是内销的网红产品。关东煮产品去年在国内卖出5000万元。”在山东美佳集团的产品展厅,集团内销业务负责人孙光爵告诉记者,集团生产的凉菜正大量供应海底捞连锁店。

该集团海产品出口量多年位居全国前列,近年快速在全国10个城市建立分销中心,计划内贸业务到2025年较2021年增长400%,实现内贸、出口“两条腿”均衡走路。“按目前的势头来看,实现目标难度不大。”孙光爵表示。

因预制菜产业直接助力乡村振兴,对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山东去年在国内较早出台政策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并于今年成立山东预制菜产业联盟、预制菜产业联合会,整合多方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目前山东正在打造“预制菜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山东模式”,计划到2025年全省预制菜市场主体数量破万家、全产业链产值超万亿元。

产业前景广阔

自身品牌建设及营销能力不足

记者发现,及早重视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并非山东一地。如广东在2022年3月最早出台了“预制菜十条”,并引导预制菜中小企业成长。此后,福建、江苏、河南、四川、湖北纷纷出手,都力图在未来新产业的激烈竞争中抢占高地。

今年以来,预制菜产业在个人消费市场略有“降温”,但总体市场走势向好。山东荣信集团孙伟介绍,今年明显感觉商超、电商等终端消费市场的订单减少,但餐饮、政企、社区团购等大客户市场需求仍旺,而后者正是预制菜的“主战场”。

过去三年,不少大型餐饮企业对预制菜的态度快速转变,从最初的排斥拒绝转为接纳欢迎。这其中,预制菜便捷、节省人工的优势是关键。“这块市场已经打开了,现在需求很旺,以后只会越来越大。”山东恒宜源海洋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义表示。

对于行业的长期走向,业内普遍持积极态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张春晖表示,随着“90后”“00后”成为社会中坚及老龄化程度加剧,预制菜产业的‘劲风’会越来越大。另有不愿具名的中央政策研究人员表示,未来我国经济在需求侧将更多由消费拉动,而供给侧创新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兼具消费与创新双重属性的预制菜,可谓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目前,山东预制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初步领先全国。但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预制菜定义模糊、标准不足、研发能力不强、缺少龙头企业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这些问题基本是国内预制菜产业共性问题的缩影。

企业多,但知名品牌少、研发营销力待提升。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春晖表示,山东农业产业规模、预制菜企业规模均居全国首位,但目前国内叫得响的预制菜品牌多在粤江浙,山东寥寥无几。记者看到,在胡润研究院今年发布的一份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上,山东虽有9家企业上榜,数量与福建并列全国第四,但企业位居榜单前列者寥寥。

记者在山东某预制菜“领跑”大县了解到,当地虽然云集300余家预制菜企业,但八成的员工规模在50人以下,自主研发能力弱,也没有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全国知名度的品牌。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