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质酸在功能性食品应用场景拓宽,凌沛学院士:小分子吸收快,大分子吸收更持久,中分子功效最佳
时间:2023-06-21 18:34:18来自:财经网字号:T  T

虽然透明质酸作为新食品原料在国内已获批超过两年,各类口服透明质酸产品热销于主流渠道。但关于其功效作用机制的讨论,于大众认可度上依然讨论不断。

但在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凌沛学看来,只用传统习得的有限知识,来判断口服透明质酸的吸收与否,并不科学,也不能凭想象来判断。其在25年前带领学术团队在日本获得了口服透明质酸的专利,并参与研发了相关产品。

之后的时间,其亦通过实验得出包括小分子透明质酸吸收代谢快,但起效并不持久;大分子吸收慢且吸收率有限但吸收时间更持久;中分子功效最好,于肝脏内代谢降解合成后,定向分布到皮肤、眼睛与关节内部等科研成果。

功能性食品开发潮来临,作为新食品原料的透明质酸成热门

近日,以“科技筑底创新引领”为主题的中国(济南)透明质酸产业大会在山东济南开幕。数百位行业专家、院士学者、投资领袖、政企代表,围绕透明质酸学术及产业问题展开多视角、跨学科、跨品类探讨,共话透明质酸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透明质酸在食品等行业应用的快速放量,透明质酸标准体系建设、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领域的深度开发正成为新一轮行业关注重点。

不过,考虑到透明质酸在食品领域的功能应用认可度,以及功能性食品定义尚未达成一致共识的现状,关于透明质酸在食品中有效性的宣称尺度把握一直是行业讨论的焦点。

公开资料显示,部分国际海外地区将功能性食品认定为“具有与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治疾病和恢复健康等有关的功能因素,经设计加工,对生物体有明显调整功能的食品。”亦或是“作为消费者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对健康具有潜在益处的食品,包括全食品和含有强化、富集或增强生物活性成分的食品。”

2017年初,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将优化产品结构作为主要任务一栏中提及,要“开展食品健康功效评价,加快发展婴幼儿配方食品、老年食品和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支持发展养生保健食品,研究开发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纤维、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脂、益生菌类、生物活性肽等保健和健康食品,并开展应用示范。”

而从市面多个主流电商平台检索功能性食品,于前列显示的产品包括含益生菌、复合维生素的膳食营养补充剂,强调塑形、提升肌肉线条的增肌补剂,含有精氨酸、核苷酸意在面向术后恢复人群的专用营养品等。以玻尿酸+食品检索,则弹出多个海内外品牌旗下含有胶原蛋白肽+玻尿酸+烟酰胺三重成分协同的口服液、饮品,其中部分产品的单链月销量已经过万单。

玻尿酸食品应用已成大势,回看上游技术突破的历史——2012年,华熙生物在全球首次实现以酶切法大规模生产寡聚透明质酸。而酶切法能够把玻尿酸精准地切成不同的分子量大小,从而打开玻尿酸的应用空间——其所拥有的超过200个规格的玻尿酸产品,能够生产出世界上分子量最大(超过4000KDa)和最小(800Da)的玻尿酸。应用领域从眼科、骨科、医美、护肤,拓展至组织工程、计生、胃肠、口腔、靶向药等新兴范畴。

“透明质酸以前最早开发的时候是作为药品,之后在我国化妆品真正的应用是从1987年就开始了。”本次大会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凌沛学向外界坦言,最初透明质酸的口服应用,大家并没有认知。

“一方面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所有学的知识认为,大分子物质是不可能吸收的。但到1996年左右,我们把原料出口到日本,跟日本探讨时,他们给我提了一个意见,问能不能口服,我当时带着研究生和博士们,做了透明质酸以及其他产品的系统吸收实验。等到1999年我们申请专利,包括在日本的专利并正式推出产品。”凌沛学介绍,此后日本的头部企业将该技术发扬光大,即在团队研究基础上做口服。“所以全世界第一款口服透明质酸产品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在日本上市的。而真正做大则要到2010年之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陆续开始推广。”

2021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批准透明质酸钠(即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为新食品原料,可应用于普通食品添加。标志着我国透明质酸终端食品市场进一步放开,中国透明质酸行业迎来新的发展里程碑。

根据彼时公告介绍,我国于2008年批准透明质酸钠为新资源食品,使用范围为保健食品原料。目前透明质酸钠及以其为主要成分的产品在日本、韩国、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巴西被允许添加在食品或膳食补充剂中。基于在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批准使用情况,本产品申请扩大使用范围为乳及乳制品,饮料类,酒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冷冻饮品。

透明质酸不同分子大小吸收、起效速率不同,抗衰作用还需跨膜吸收

虽然透明质酸作为新食品原料获批已有两年多,但关于其效果的作用机制,在大众接受和认可度方面依然有待提升。

“从在海外上市到国内批准,这20多年里我们做了一系列研究。”凌沛学总结道,首先能明确口服的小分子透明质酸可以直接吸收。基本上1个小时就可以在血液里出现,2小时就能达到峰值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