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5月10日,贵州印发《加快推进贵州省生态特色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其中提出,到2025年在全省建设20个功能完善、设施完备、服务配套的产业集中区,打造特色鲜明、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产业集群。到2025年,培育和引进预制菜优强企业不少于50家,其中亿元级以上龙头企业不少于10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对符合条件的新增预制菜上市企业进行奖励。到2025年全国各地挂牌“贵字号”餐饮店,授予贵州食品“贵字号”品牌超1000家。到2025年,全省预制菜销售额突破150亿元。
上述措施还提出,到2025年,分批分类培育和认定省级预制菜生产基地20个。支持建设冷链仓储、加工、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冷链流通支撑能力。盘活用好一批省内中央厨房,鼓励中央厨房企业与预制菜上下游企业合作,支持预制菜生产企业、连锁经营餐饮企业推广“原料基地+中央厨房+冷链配送”模式。
原文如下:
省商务厅等15部门关于印发《加快推进贵州省生态特色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的通知
黔商发〔2023〕11号
省有关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加快推进贵州省生态特色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省投资促进局??????省供销社????????贵州银保监局
2023年4月28日
加快推进贵州省生态特色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抓住国内预制菜市场迅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省农特产品资源、生态和文化三重优势,采取目标化、项目化、市场化、专班化的方式,政企协力,抓供给、拓市场,高质量发展“贵字号”绿色生态预制菜,实现从初级产品“黔货出山”向精制产品“黔菜出山”转变,助力乡村振兴,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全面发动,突出生态特色
充分发挥贵州食材资源丰富,生态营养健康的天然优势。发动全省各地培育和开发具有现代潮流、乡土特色、民族风情的优质黔味预制名菜,传承弘扬黔菜美食文化,推动黔菜成为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良好美誉度的知名菜系。围绕蔬菜、天麻、灵芝、石斛、食用菌、生态家畜(禽)、淡水渔业等生态农产品;粉、面、荞、饭等地方主食,酸、辣、酱、麻等特色调味品,重点打造黔味绿色生态的“酸汤鱼系列”“辣子鸡系列”“蒸菜系列”“腊味制品系列”“山珍系列”等预制黔菜单品。(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差异发展,发挥比较优势
根据全省资源分布、产业基础、饮食文化、区位交通等条件,突出比较优势,强化区域协同,培育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板块,整省推进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和毕节市大力推动酸汤系列、清真菜、土司菜、民族菜转化为预制菜;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六盘水市大力开发牛、羊、猪肉系列,“辣椒+”系列的家常预制菜;贵阳市大力开发小吃型、休闲型、时尚型预制菜。全省各地突出“功能性”预制菜,大力发展药食同源预制菜产品。(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供销社,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园区承载,发展集群经济
各地通过盘活存量,依托龙头企业,引入第三方建设等方式发展预制菜产业园区,鼓励预制菜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集中入园发展,推动产品协作配套、品牌共建共有。支持双龙航空港经济区(龙洞堡食品工业园)打造省级预制菜示范园区;支持遵义经济开发区工业制造和生态特色食品结合,建立工业和农业叠加的预制菜产业园区;支持红果经济开发区发展肉类加工预制菜园区;支持碧江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禽、蛋、菌类预制菜园区;支持大方经济开发区发展辣子鸡、豆制品、食用天麻预制菜园区;支持黔东南高新区发展“贵州酸汤”预制菜园区,支持台江经济开发区发展鱼类加工及食用菌预制菜园区;支持安顺经济开发区发展粉面、辣椒酱预制菜园区;支持惠水经济开发区发展发酵食品预制菜园区,支持昌明经济开发区发展调味品预制菜园区。到2025年在全省建设20个功能完善、设施完备、服务配套的产业集中区,打造特色鲜明、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产业集群。(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建补延扩,打通产业链条
加强预制菜产业链建设,打通种植养殖、产品加工、冷链运输、品牌营销等各环节,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要素聚集、循环畅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链条。建设预制菜标准供应基地,推进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鼓励预制菜企业自建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稳定原料供应,保障质量安全,提升品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