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疫情对快消品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宠物赛道仍实现高个位数增长。据《2022年中国宠物消费报告》统计,2022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为2706亿元,较2021年增长8.7%。其中,主粮、零食、营养品等食品作为宠物刚需产品,仍是宠物的主要消费市场,市场份额为50.7%。
与此同时,本土宠物消费品牌也加速资本化,欲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进一步发展。继中宠股份、佩蒂股份先后登陆资本市场后,今年3月,国产宠物食品企业福贝宠物在上交所主板IPO的申请获受理。据招股书显示,福贝宠物计划募集资金5.68亿元用于宠物食品扩建项目、智能仓储配送中心建设项目、营销及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国产宠物食品品牌的竞争已经“内卷”到了研发端的持续投入。福贝宠物之外,另一家国产宠物食品品牌卫仕此前也宣布在2021年建立的宠物营养研究院已累计投资8000万,从2021年开始,卫仕预计将在生产端累计投入18亿建设自有工厂。
“宠物食品竞争的终局还是靠供应链,而且还是个大供应链的概念,包括工厂、原料端、研发、销售等多个环节,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精力去做研发,就是希望它能在未来建立起品牌护城河。”在卫仕总裁吕少骏看来,目前中国宠物行业与国外最大的差距在于基础研究的缺失,中国宠物行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基建,有了基建才能有更多的研究、更多的产出,做出更好的产品。
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宠物食品行业集中度仍较低,同时面临着评价体系不完善、标准滞后、产能相对过剩等问题。但近年随着各路资本的入场与推动,我国宠物食品市场迎来了新的格局,一方面国产替代不断加速,另一方面不少本土品牌也开始发力宠物科学研究,抢占未来宠物食品市场竞赛的制高点。
“它经济”逆势崛起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养宠人群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宠物数量已超过1亿只,宠物饲养率达到17%。在宠物饲养率持续上升之下,相应的宠物食品市场需求也水涨船高。
据雀巢年报披露,尽管去年受疫情困扰,但中国所在的大中华大区仍录得54亿瑞士法郎销售额,有机增长率为3.5%。其中,“从产品类别看,普瑞纳宠物食品业务是集团的‘最大增长贡献者’,主要源于旗下高端品牌普瑞纳冠能(PurinaPROPLAN)、PurinaONE万牌系列和珍致,以及处方粮产品。”
“从宠物数量上讲,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存量的宠物数量已经接近1亿2千万只,每年还有新增的,去年因为疫情可能受到一些影响,但是新增数量也接近700万,是全球最大的存量市场以及最高的增量市场。”雀巢大中华大区雀巢普瑞纳宠物食品业务负责人陈晓东指出。
记者注意到,此次冲刺IPO的福贝宠物在2022年上半年录得营收5.25亿元,净利润9576.3万元。去年,中宠股份(002891.SZ)实现营收15.90亿元,同比增长26.42%;归母净利润约6829.53万元,同比增长12.62%。同期,健合集团(01112.HK)去年宠物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PNC)营收15.3亿元,同比增长20.9%。另一家宠物食品企业佩蒂股份(300673.SZ)业绩预告则预计,报告期内归属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38亿元到1.75亿元,比2021年同期增长129.93至191.58%。
在可观的市场前景下,资本纷纷入局。据悉,卫仕母公司上海宠幸宠物食品有限公司至今已获得包括腾讯投资、新加坡淡马锡等在内的多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0亿元。福贝宠物早前也完成近3亿元B轮融资,融资机构包括中比海富资本、深创投、金鼎资本等。据艾瑞咨询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宠物行业融资事件共计35起,国外宠物融资事件20起,国内过亿融资共计5起。
不过,“它经济”迅速崛起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问题。据了解,中国宠物行业整体发展至今只有大概30年,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宠物食品产业规模尚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研发力量严重不足。
与此同时,国内宠物食品竞争格局仍十分分散,市场集中度CR10仅24%,第一的玛氏市占率也仅为7.9%。“光是宠物食品就有大几千个品牌,任何一个成熟的行业都不需要这么多。”吕少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美国宠物食品CR3将近40%,而中国CR3只有16%多一点,市场成熟度有待提高。
华创证券研报指出,2022年宠物主粮市场占据宠物食品市场份额近七成,是国内外宠物食品企业重点争夺的领域。当前,以中宠、佩蒂、乖宝为代表的企业纷纷加速主粮产能布局,中宠、佩蒂主粮产能长期规划分别达21.8万吨、12万吨,乖宝在当前主粮产能12.62万吨基础上拟募投5.85万吨主粮产能。
据业内估算,目前国内宠物食品品牌超过3000个,从供需关系来看,市场已经出现了产能略微过剩的情况。以乖宝宠物为例,近年来该公司主粮的产能利用率逐年下降,2019年至2021年的利用率为别为96.99%、80.97%与67.40%,已不足七成。
“从中国的产能来看,现在是产量略高于需求,因为扎堆来这个行业的人多了,还有就是之前很多企业都是用代工厂,后来有越来越多的品牌自建工厂,有一些代工厂产能被释放出来。”卫仕总裁吕少骏预计,随着头部品牌的不断发展,一些常规品牌会越来越弱,“会慢慢淘汰掉长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