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人能空手离开"!实探史上最火爆糖酒会
时间:2023-04-17 17:20:41来自:证券时报·e公司字号:T  T

一切熟悉的场景都回来了,第10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再次于成都火热开幕,吃不完的零食、品不完的美酒、逛不完的摊位……

一方面今年春季糖酒会规模创下历史之最,40多个国家地区的6500余家企业踊跃参展,客商人数或突破30万人;另一方面,2022年全国白酒规上企业产量671.2万千升,创下近十年新低,规上企业数据近5年锐减四成。

那么,糖酒会的热闹之后,中国白酒又将何去何从呢?

春糖规模创历届之最

自1955年创办以来,全国糖酒会从最初的供应会发展到今天的食品行业“风向标”、酒类行业“晴雨表”,日益成为服务行业发展、推动交流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

目前,全国糖酒会一年两届,分春、秋两季举行,春季糖酒会每年固定在成都举办,这是中国食品酒类行业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展览会。按照传统,在官方主办的展览馆正式展会之前,成都各大酒店已经开始举行各类展览交易,被称为糖酒会的“酒店展”。

4月7日,今年糖酒会先行启动酒店展,乘坐成都地铁一号线的人流开始激增,人民南路、人民北路及新会展中心附近的酒店开始爆满,被各类大大小小的酒企和食品饮料占领。毫不夸张地说,每年糖酒会期间,就是成都最热闹的时刻。

成都的锦江宾馆、岷山饭店、新华宾馆、成都大酒店、西藏饭店等知名酒店则是酒店展的核心区域,尤其是今年的西藏饭店更是异常火爆,进入参会的人潮一浪一浪不停歇,甚至需要限流放行,才能缓解拥挤局面。

糖酒会的烟火气息十足,满眼的“人从众”盛况,各种广告海报、小卡片、手提袋应接不暇。

酒店展期间,成都核心主干道一眼望去尽是挂满宣传袋的行人,里面还塞了很多零食,这被戏称为“没有一个行人可以空手离开”、“免费零食吃不了‘兜’着走”。另外,还有各种装扮和举牌的广告队伍,这成为一道蔚为壮观的街景。

4月12日,第108届全国糖酒会正式在成都召开,首次实现成都市世纪城新会展中心和西博城两个主要展览场馆面积满用,展览总面积32万平方米,再度刷新全国糖酒会展览规模纪录。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在前往会展中心主会展路上,光堵车就花费3小时车程,最后不得不弃车而去,通过共享单车+人工“11路”的方式到达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在酒类会场,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杏花村、剑南春、华致酒行等全国各类千家大小酒企齐聚于此,为了吸引人潮,各家酒企各出奇招。美女模特是每家展台标配,有cosplay穿越古今结合,更有机器狗智能导购……

据悉,本届春季糖酒会是截至目前,今年全球食品和酒类行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40多个国家地区的6500余家企业踊跃参展,客商人数有望突破30万人,规模创历届之最,对提振行业信心、消费信心意义重大。

消化库存是首要任务

如此火爆的场景,既有后疫情时代的“报复性参会”,更是白酒行业形势所迫。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5427.5万千升,同比增长0.8%。其中,全国酿酒行业规上企业1756家,其中亏损企业356个,企业亏损面为20.3%;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509.0亿元,同比增长9.1%;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491.5亿元,同比增长27.4%;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45.4亿元,同比下降7.8%。

进一步细分来看,2022年,全国白酒规上白酒企业963家,产量671.2万千升,同比下降5.6%(近十年新低);完成销售收入6626.5亿元,增长9.6%;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201.7亿元,增长29.4%;规上企业中亏损企业169个,企业亏损面为17.6%,累计亏损额18.8亿元,同比下降15.7%。值得注意的是,规上企业数量持续下降,从2016年的1593家锐减到2022年的963家,5年时间,有近四成的白酒企业被市场边缘化或者淘汰。

近日,中国酒业协会宋书玉公开表示,2022年,是酒业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一年,主要原因是由于消费场景的缺失,大大影响了酒类消费。三年疫情加速了市场洗牌,结构调整明显,流通环节库存压力持续提升。受经济下行影响,高端白酒的销售呈现了一定压力,市场负面情绪造成了资本市场的波动。目前,品类热度进入调整期,渠道扩容,同样进入调整期。

宋书玉强调,不可忽视白酒产业在长周期中积累的诸多问题也随着经济大环境影响而逐渐显现,长期积累的外部和内部矛盾已经突破临界点,虽然产业经济指标仍保持增长,但正面临着从宏观政策到消费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叠加冲击。

从产能看,“十三五”时期的白酒产能高峰1380万千升,到今天的671万千升,近十年时间的总产量不断下降,说明产业存在产能过剩压力,加之横向竞争、健康消费观念带动的消费结构变化,使白酒产能未来仍有下行压力。从地方经济看,大部分白酒产区经济单一性强,财政税收压力大,为了快速恢复经济、增加收入,政府助推产能提升在所难免。

宋书玉认为,在产能方面,要切记不能只做加法。盘活存量产能,提升优质产能,淘汰低效产能,成为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酒类基础消费出现了群体转移和结构性变化,消费信心恢复需要一定的周期。2023年年初,白酒消费水平反弹上扬的态势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