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饮出海已是风生水起,咖啡却要杀入新的“卷王”战场。
“开业排了1小时”“晚上关门前还在大排长队”“从下单到拿到半个小时”……国内社交媒体上最近有关瑞幸咖啡新加坡的新店讨论真是不少。
3月31日,瑞幸咖啡在新加坡的两家门店正式开业,进入试营业阶段。从去年12月发布海外市场的招聘信息开始,瑞幸咖啡海外开店的风声不绝于耳,终于在今年3月底登陆新加坡市场。4月5日,记者发现,瑞幸咖啡新加坡版APP上线“每日领取6.5折优惠券”,结合瑞幸国内累积的经验来看,价格战或将再次打响。
无独有偶的是,霸王茶姬、蜜雪冰城等茶饮品牌已在新马泰等地接连扩张门店。随着新茶饮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留给品牌们继续下沉的空间已经不多了,一众茶饮品牌也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业务拓展。尚未被密集开垦的东南亚市场,成为颇受青睐的“出海第一站”。
蜜雪冰城披露的招股书中,截至2022年3月,在印尼,蜜雪冰城已拥有317家门店,而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刷新。不仅仅是东南亚,蜜雪冰城还将触角伸向了日韩市场。去年年底,蜜雪冰城接连官宣韩国、日本首店。
不同于蜜雪冰城采用加盟策略,也不同于喜茶等新茶饮品牌出海新加坡时的初期步伐都相对保守,往往一家开完再开下一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瑞幸咖啡此次将在新加坡开设10家直营门店,并一反“平民咖啡”的定价策略,产品价格直逼星巴克。这也令多位东南亚投资人对瑞幸出海新加坡的定位感到“疑惑”。“我不大确定瑞幸在新加坡的定位是什么。新加坡实在有太多咖啡店了。”
“瑞幸咖啡的海外布局更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朱丹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瑞幸在中国国内已经是最大的咖啡品牌,如何把这一品牌进行全球化的发展会对它未来重登资本市场是非常好的加持,尤其在美誉度上。“可以预见的是,境外旅游接下来将迅速回暖,东南亚会成为中国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由此看来,瑞幸在当下的造势颇有前瞻性。”
咖啡与茶同样是“出海下南洋”,咖啡和茶饮所要适应的市场环境却也不尽相同。新中式茶饮,更多的具有中国的元素,而咖啡是舶来品。
于东南亚地区,饮茶文化基本同中国一脉相承。东南亚茶饮市场虽长期被中国台湾品牌主导,但多年来品类变化不算丰富,珍珠奶茶仍稳坐爆款头牌交椅,仍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挖掘空间。
蜜雪冰城直接在其招股书中表示,在东南亚的年轻群体较多,蜜雪冰城的价格低廉,又存在品牌效应,认为东南亚市场的未来潜力较大,也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现制新式茶饮的新营收增长点。
东南亚常年高温潮湿的热带气候,更使得茶饮市场始终处于旺季。
东南亚创投公司MomentumWorks和数字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Qlub联合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东南亚消费者一年在新茶饮上的消费高达36.6亿美元,其中印尼和泰国是最大的市场,印尼一年的新茶饮消费额高达16亿美元,排名第二的泰国拥有3.1万家奶茶店,消费额高达7.49亿美元。
而其咖啡消费市场历史虽不如茶饮悠久,但要比国内更加成熟。早在1996年,星巴克就进入东南亚市场,并在新加坡开设了第一家门店。中国咖啡市场或许还需要先通过“以价换量”销售策略、文化宣传等方式塑造本土客群的咖啡消费习惯,东南亚咖啡市场则能够直接进入品牌或产品之间的角力。
“其实,新加坡有很多精品咖啡店,也有走平价和中端路线的咖啡。”“但像走平价路线的FlashCoffee其实也做得不好。”在与多位投资人的交谈中,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及了新加坡咖啡市场的拥挤。
毫不意外的是,开业当天,瑞幸咖啡再次祭出低价补贴,下载官方APP首杯饮品优惠价是0.99新元(约5.12元人民币),还有第二杯半价的福利。推荐好友成功可再获得一张0.99新元赠饮券,不设上限。
而据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显示,开业当天,下单后排队等待时间在15到30分钟左右。“上午和中午取单时间在半小时左右;下午为点单高峰期,峰值最高时2点下单,取单时间在3小时之后。”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反馈道。值得一提的是,点单消费者以华人和中国留学生为主。
“本地人太喜欢喝咖啡了,瑞幸可能会和奶茶品牌来新加坡时,有不一样的市场反应。”东南亚消费者Vincent说明道,但中国的咖啡品牌就和此前的奶茶店一样,蜜雪冰城、喜茶等品牌来新加坡之前是没人知道的。
在瑞幸咖啡董事长兼CEO郭谨一看来,“新加坡门店的落地是瑞幸咖啡迈向海外的第一步。虽然目前仍处于前期开拓测试阶段,但我们希望可以长期深耕新加坡市场,为消费者带去全新的消费体验,为当地咖啡市场注入全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看中东南亚咖啡市场的也远不止瑞幸一家,不久前完成天使轮融资的咖啡连锁品牌“AoTiger虎闻咖啡”也表示,未来要反向输出布局海外市场,前期将优先考虑东南亚地区。
本土化挑战尽管有市场利好条件在前,中国茶饮与咖啡进军东南亚,也面临同样的挑战。
东南亚人尤其喜甜,多元化的种族构成更加强调消费者口味的差异化,国内畅销的爆款产品在异国反而可能遇冷。例如国内流行的水果茶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