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率先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整合构建企业在预制菜行业中的核心壁垒,才能够立足预制菜行业并掌握主动权和优先权。”3月28日,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谭海城如是表示。
当天,格兰仕发布二代预制菜微波炉和预制菜“无人零售+智能烹饪”一体化解决方案,并与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及广州酒家、陶陶居、西贝餐饮、喜市多、国联水产、蒸烩煮、日冷食品等预制菜产业链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预制菜产业生态联盟”。
把握预制菜风口作为一个新赛道、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预制菜赛道需要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技术共研等方式,全要素协同共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集群,推动预制菜标准体系的完善,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目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朝着多元化、便利化趋势进一步增长。随着经济回暖,预制菜持续热销,催化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也从B端市场向C端市场渗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预制菜首次写入一号文件,给已经火热的预制菜市场带来了更多契机。据预测,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4196亿元,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20%左右增长率高速增长。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5165亿元,预计2026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眼下,政府和业界等加紧把握预制菜产业这一风口。此前,在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支持下,金鹤农业启动建设预制菜产业园项目,拟计划总投资20亿元,总占地面积约18.3万平方米,建设周期为三年,建成后预计从业人员将达2500人。
金鹤农业副总经理傅锴越认为,“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随着人们的消费升级,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方便面等素食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加上‘宅经济’逐渐成为潮流,近两年催生了各种自热产品,还有一些高端的速食面,快速博得消费者的青睐,方便米饭也成为了一种消费的大趋势。”
格力也积极布局预制菜赛道。继去年发起筹建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后,其又成立了珠海格力预制菜装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24日举行的东莞“食博会·预博会”上,格力展出了覆盖预制菜产业上下游的冷冻冷藏装备。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格力将围绕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三大主题,结合自动化生产设备、智能化物流设备、高端冷冻冷藏设备,为企业打造预制菜智能工厂。
上下游联动但在一片火热的预制菜市场背后,如何保证风味最大程度还原是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有61.8%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的口味复原程度有待提升。同时,预制菜产业也面临着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缺乏标准化管理、食品安全监管不足等问题。此外,预制菜本身行业门槛不高,近年来一哄而上、良莠不齐,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态势也日趋明显。
此外,大家也关注到预制菜口感与风味复原、营养物质保留、质构保持、品质保真等问题,对于预制菜行业标准的制定,呼声渐起。
事实上,在产业生态的构建中,预制菜也面临着“最后一米”的问题。“目前预制菜行业和烹饪家电行业发展相对独立,针对消费者关注的预制菜到餐桌最后‘1米’缺乏专业烹饪设备,导致预制菜在烹饪过程中出现效率低、美味还原度的问题,制约和影响了预制菜行业发展。”中标能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高级总监陈剑说道。
如何促进产业生态链融合化发展,是预制菜产业需要突破的一大难点。格兰仕生活电器营销本部总监吴毅说:“在预制菜赛上,我们将会以智能设备、智慧零售和共建生态三大板块全力推动预制菜和智能家电的全面融合。”据悉,格兰仕将以预制菜微波炉为载体,发挥家电行业对预制菜生产标准化、风味标准化等的推进作用。
在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刘卫红看来,目前行业亟需促进技术与产业的融合。“一是‘解码’,用微波炉等智能设备解开预制菜的复热密码;二是根据微波加热的原理,指导上游预制菜生产企业匹配相关的食材遴选、加工工艺、成品规格、包装材料等要求,使之适合微波加热密码。如此双管齐下,以求达到预制菜微波加热的最佳效果。”
预制菜是一二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的行业,涉及上游的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中游的制造加工和下游的配送和餐饮。通过高质量的生态集群建设,有助于打通预制菜产业做大、做强的堵点。
据谭海城透露,接下来中国预制菜产业生态联盟将进一步促进预制菜产业生态链融合化发展、标准化发展和品质化发展,包括食材采购、产品研发、加工生产、包装制造、冷链物流、智能烹饪设备、餐饮及便利店销售等,将引领预制菜产业立体式、矩阵式协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格兰仕牵头启动了制定预制菜专用微波炉技术标准,目前整个标准大概已形成技术草案。
陈剑认为,标准的出台将会产生四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促进家电尤其烹饪设备企业的产品研发、产品结构升级;第二对于行业来说能够有效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促进预制菜烹饪设备与行业健康发展;第三能够为政府主管机构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有益探索;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