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开包装、使用灶具或微波炉等加热,轻松变出一桌佳肴……乘着预制菜的风口与热度,广东美食希望用现代产业模式攻城略地。
5月8日,总规划用地7000亩的粤港澳大湾区(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园启动建设。活动现场签订了预制菜产业基金协议,该基金是广东省内首只由地方政府发起的预制菜产业基金,规模10亿元,将重点投向预制菜相关产业。
今年3月,广东发布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下称《十条措施》),部署加快建设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
《十条措施》出台后,广东各地都着手部署产业发展,配套活动为“广东喊全球吃预制菜”。位于肇庆高要的大湾区首个预制菜产业园,已纳入2022年广东省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并录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储备库。
近年来,由于疫情影响和消费习惯的变化,预制菜热度升温,成为餐桌上的“新宠”。中国预制菜市场持续扩容,与此同时,广东、山东等地都陆续出台措施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
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程钢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一个新概念或者新风口出现时,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是正常现象。当到了政府来主导、推广的时候,更需要的是拨乱扶正,产业园的定位规划以及行业扶持政策上,都应该更加聚焦于真正的预制菜,同时要防止过热投资、盲目投机。
争做“预制菜之都”
自去年年夜预制菜火了之后,预制菜站上风口,多省市跃跃欲试,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着手布局相关产业链。
今年1月份以来,全国先后有多个城市公开表示要建设“预制菜之都”,集中在粤鲁两省,分别是广东的湛江和肇庆高要、山东潍坊市下辖的寿光和诸城。此外,重庆市梁平区也于日前出台了《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产业规划》和《支持加快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文件,拟打造“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
3月2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十条措施》,提出打造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高地、湛江水产预制菜美食之都、茂名滨海海产品预制菜产业园区、广州南沙预制菜进出口贸易区、佛山南海顺德预制菜美食国际城、潮州预制菜世界美食之都、江门全球华侨预制菜集散地及梅州、河源、惠州客家预制菜产业集聚区等,力争五年内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广东省的相关措施出台后,佛山、江门、潮州、肇庆、湛江等市均成立预制菜产业联盟,并开展预制菜产业园创建工作,推动广东预制菜以园区形式聚集发展。
以最先启建的大湾区(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园为例,率先动工的项目是冷链物流和预制菜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规划用地600亩,拟建设自动立体冷库、多温区冷库、预制食品加工车间及配送中心与综合楼等配套设施,投产后预计产值过百亿元,创造近万个就业岗位。
山东潍坊是全国闻名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果园子”和“种子库”,在预制菜这条赛道上,有着明显的先发优势。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来自潍坊的两家企业向北京冬奥村、延庆冬奥村累计供应了近百吨的预制菜。
4月7日,《潍坊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打造“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的目标,力争到2024年,全市预制菜市场主体数量达3000家左右,预制菜全产业链规模突破3000亿元。
据《潍坊日报》报道,诸城已培育起预制菜加工企业556家,产品涵盖8大菜系、1200余个品种,年综合加工能力6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速冻肉丸生产基地。同时,还孕育出得利斯(002330.SZ)、惠发食品(603536.SH)这两个预制菜领域的A股上市公司。
寿光作为“蔬菜之乡”,把发展预制菜产业作为产业强市的重点,突出三大产业链条,打造300亿级的产业集群,分别是蔬菜预制菜、肉类预制菜、水产预制菜;围绕三大产业链条,谋划建设三个预制菜产业园,全面配套物流、仓储、包装、电商、金融等服务功能。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其后是河南、江苏,广东排名第四。
程钢向第一财经表示,政府的推动,包括建设产业园区、建立投资基金等,是预制菜产业发展等必要要素,但非决定要素,核心的决定要素在于消费市场的需求:消费者究竟愿不愿意把预制菜当成一日三餐、变成采购清单中的必备产品?同时愿不愿意把预制菜当成是可重复消费的一个产品类别?这样的消费基础,才是预制菜是否能够长远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据央视报道,今年3月以来,全国各地预制菜销量整体增长明显,多个单品销售额比2月份增长超过50%。到了“五一”小长假,消费更趋火爆。京东超市数据显示,五一期间预制菜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250%,日出库数量破百万。在北京地区,预制菜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270%。酸菜鱼、胡椒猪肚鸡、低温午餐肉、东坡肘子最受消费者喜爱。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制菜C端用户中超过八成用户年龄位于22~40岁,近六成为女性用户。调研用户中,超八成用户每周消费预制菜产品,顾客购买预制菜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
提倡“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