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茶饮已经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上发展最迅猛的产业之一。2021年,新茶饮的产业规模达到近1100亿。在一杯茶饮背后纷繁的产业中,口感颗粒的能量不可小觑。根据沙利文咨询发布的《中国新茶饮供应链白皮书,2022》,今天100%的消费者在点一杯新茶饮时,都会选择添加口感颗粒。从最初的珍珠到后来的奶盖,再到今天新奇健康惊喜不断的晶球产品,为新茶饮注入丰富视觉和味觉元素的口感颗粒也是推动新茶饮要取得中国消费者进一步认同的关键。
就在新茶饮与资本频频创出神话之际,以口感颗粒为代表的的新茶饮上游供应链是如何满足新茶饮惊人的上新速度的?今后,它们的发展又能有哪些想想空间?近日,口感颗粒头部供应品牌鲜活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国晃与第一财经分享了对口感颗粒行业发展的看法。
Q:新茶饮品牌的护城河有哪些?口感颗粒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A:第一个核心是标准化。品牌要管理好门店,很自然的就必须要做好标准化。每家门店从早上第一杯到关门前最后一杯的品质都要一样?品质和食品安全如何保证?这背后涉及很多工作,例如原材料半成品化,店员标准化操作等等。所以,当我们今天讨论一个品牌好不好,还是会回到供应链来看。但5家、500家、5000家门店的供应链标准是不同的,所以标准化搭建要经历一个过程。
在标准化之外,品牌还要让产品有出奇之处。过去我们奶茶里都是加珍珠,后来又有了晶球颗粒,丰富产品的颜值、口感和乐趣,也让原来8元一杯的珍珠奶茶慢慢变成了28元一杯的新茶饮。
再更进一步,就是数字化搭建,它要能让门店的信息顺畅会汇送到总部,通过比如终端POS机与后台的连接,掌握门店的原材料使用、生产杯数等等,在运营角度实现良好掌控。
所以我认为,一个新茶饮品牌要从多维度形成核心竞争力,构成护城河。
Q:鲜果活提出,口感颗粒经历了明确的三个迭代升级。新茶饮的饮料杯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升级?
A:1.0时代就是珍珠奶茶的珍珠。它就是口感颗粒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后来,口感颗粒变得更复合。大家将豆花、布丁、多肉葡萄的多肉放入了奶茶里,丰富了口感层次。再后来我们又有了奶盖茶,加入了顶饰、淋酱,一杯茶饮像蛋糕一样漂亮。这些就是2.0时代的变化。3.0时代则出现了健康行型口感颗粒。随着健康消费的升级,从2014年鲜活果汁晶球的出圈,到现在的五谷颗粒以及功能性口感颗粒等。晶球的原材料是魔芋和卡拉胶,99%的成分是纤维质,如果不含糖,基本上就是零热量,所以我们称它为健康型口感颗粒。
口感颗粒的迭代对上一代产品都起着促进作用。我们可以看到,3.0的产品出现后,1.0、2.0的市场量没有减少,依然在成长。
Q:近两年,很多消费者开始吐槽奶茶越来越像八宝粥。出现这样的吐槽是否意味着消费者厌倦了过多的口感颗粒?
A:书亦烧仙草的烧仙草有一句口号,“半杯都是料”,看他们的宣传海报我也忍不住想买。但这里面有一个每一个从业者都需要面对的难处,那就是每一杯出品都能稳定像宣传照一样漂亮吗?
能把半杯都是料当卖点,关键在于里面的东西即有个性有特色,还很稳定。我们今天说奶茶像八宝粥,其实是它的状态是泥状的。这不是今天年轻人要的。他们要的是绿豆颗颗分明,红豆能够吃出高级口感,清爽、有嚼劲的口感以及高颜值的视觉体验。对操作者来说,这就需要将原材料煮熟时候掌控好的最佳状态维持到入杯中后,这是非常难的。口感颗粒大多是植物淀粉,它们都会随着时间老化,最后成为浆糊。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这里面的功课就回到了供应链上,用标准化维持产品的稳定性,保证产品的出品颜值不会下滑,口感始终维持顶级。
Q:目前新茶饮产品创新中口感颗粒的部分是品牌主导还是供应商推动?头部品牌和腰部及以下品牌呈现怎样不同的方式和需求?
A:2021年,我们大概收到了2000件左右的客户提案,其中我们可能有800件是认为科兴可行的。但是实验了两三次之后,会发现有一些不可持续,最后真正落地的大概是400种新品。
今天,我们都可以通过冷冻技术,让每一颗果肉都获得完整保存,然后经过成熟的裹酱技术,让每一颗珍珠或是其他颗粒都保持最佳口感。对这些技术的研究就是基础研发,一项基础研发通常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有一定的小成果来实验。行业成熟之后,基础研发能够实现产品的快速应用。所以,一个爆款产品的出现,一方面是来自客户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来自基础研发的支持。
我们同时在为许多品牌提供客制化服务,一方面投入大人力团队来附和客户好的想法和需求,同时我们也会将自己基础研发的工具给他们使用。我们会对品牌彼此之间做好遮蔽,小组之间团队断开管理,不会让他们之间了解到彼此在做什么。
Q:口感颗粒是如何找到新的添加食材,或者说创造新的添加食材的?有没有什么创新方法论可以分享?
A:创新方法论的核心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要快速响应如此大量的研发工作需求,就不能只单单依靠创意行事了。首先我们要对生产线、备料、农作物比如水果采购等整个链条有一个完整的信息掌握,并以此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