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建议
在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增速放缓背景下,我们看好行业产品结构提升、渠道结构分化趋势带来的细分成长机会,当前行业竞争格局在国家政策引导、行业高端化趋势力下仍有整合空间。我们判断国内品牌力强、产品具备差异化、渠道管理能力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有望进一步获取市场份额,亦看好内资企业凭借渠道下沉、网点精细化管理、本土化消费者沟通和产品高端化重回市场主导地位的机会。
理由
量价齐升扩张期结束,婴配奶粉行业步入增速回落期。过去20年间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量价齐升,市场规模由1998年59亿元增至2018年1,619亿元,CAGR达18%,其中销量CAGR达14%,各段奶粉销量CAGR均在10%以上,保持同步高速增长,均价提升约100元/kg,年均提价幅度在4%左右。近五年婴配奶粉人均消费量基数较高,国家对于奶粉价格管控力度加大,新生儿数量减少,整体市场规模增速减慢至个位数水平,行业进入低速发展阶段。我们从新生人口数、人均消费量以及奶粉均价三个维度进行展望与测算,预计2025年1-3段婴配奶粉(不含特殊配方奶粉)市场规模将达到1,790亿元左右,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870亿元左右,未来5年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速放慢至1%。
产品高端化、渠道精细化或为行业制胜之道。结合国际奶粉龙头雀巢(含惠氏)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差异化大单品打造、营销创新是奶粉企业做强做大不可或缺的成功要素。当前中国奶粉市场呈现四大趋势:1)产品高端化趋势明显,超高端和高端奶粉收入占比由2014年的22%升至2018年的38%;2)一二线城市外资主导,2014年外资品牌占据一二线城市超过80%的份额,而内资品牌主要瞄准三四线城市,乡镇市场更为内资独占;3)渠道迁移至母婴和电商渠道,线下卖场份额逐步萎缩;4)营销投入更聚焦消费者教育,品牌建设投入力度不减。我们判断未来在整体行业增长放缓背景下,高端化产品,如羊奶粉、有机奶粉等细分品类仍有望享受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速,渠道下沉和渠道精细化管理亦能带来份额进一步提升机会。
行业集中度有望续升,内外资之争内资或将更胜一筹。竞争激烈叠加国产品牌失势,行业集中度在2009-2014年间不升反降。近三年受益于奶粉配方注册制新政,集中度逐步提升,2018年尤为明显,CR5提升2.8ppt至45.5%。行业需求乏力背景下,我们判断主打高端品类的行业龙头仍有望进一步透过产品创新、高端化、渠道下沉获取市场份额。在2008年后外资乘食品安全事件东风,凭借品牌认知、电商兴起主导行业发展,2016年起内资品牌重拾增势,受益于独特产品定位、奶粉新政及渠道精耕。考虑低线城市具有更大消费潜力、内资品牌信心复苏,高端化进程不输外资品牌及政策导向利好内资品牌做大做强,我们判断内外资之争未来内资或将更胜一筹,重回市场领导地位。
盈利预测与估值
维持覆盖个股盈利预测,建议关注A股伊利股份,H股蒙牛乳业、雅士利国际、H&H控股,澳优乳业(未覆盖)、飞鹤乳业(未覆盖)。
风险
食品安全事件;新生人口数量下行显著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