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据北京市人民政府3月26日消息,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着力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持续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完善保障机制等五方面共二十条举措。
目标到2035年,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全面形成,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北京市水土保持率达到95.0%。
全文如下:
北京市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意见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旱灾害的重要措施,是保护水土资源、保障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工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推进本市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主要目标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立足北京自然资源禀赋、山水格局和发展阶段,以预防保护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以监测评价为手段,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综合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保障首都水安全、建设美丽北京提供更加坚实支撑。到2025年,本市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90.3%。到2035年,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全面形成,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95.0%。
二、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
(一)突出抓好水土流失源头防控。落实国家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按照本市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要求,实施有针对性、差别化的保护治理措施。划定并公告禁止开垦陡坡地范围,动态更新并公告突发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易发区范围。(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各有关区)
(二)加大重点区域预防保护力度。以燕山、太行山地区为重点,推进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重大工程。以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和白河堡水库上游等重要水源地为重点,全面实施水土流失预防保护。(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园林绿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各有关区)
(三)提升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积极推进科学绿化、封山育林和退化林修复,禁止毁林毁草开垦,提升林草植被水土保持功能;强化河湖湿地保护,加强水域岸线保护修复和水生态空间管控,提升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灌溉排水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农田植被过滤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结合城市更新,推进海绵城市和花园城市建设,有效控制泥沙和面源污染物进入河道和管网,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责任单位: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园林绿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
三、着力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
(四)落实监管制度标准。依法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加强全链条全过程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严格按照农林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加强生产建设活动水土保持监管。(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各有关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五)创新完善监管方式。健全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衔接机制,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体系。充分利用科技与信息化手段,及时发现人为水土流失情况,依法查处有关违法行为。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风险评估,落实水土保持信用评价制度,探索实施基于“风险+信用”的分类分级、差异化监管方式,提高监管精准化水平。(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各有关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六)加强协同监管。建立完善监管信息共享、违法线索互联、案件通报移送等制度,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动执法。畅通公众监督和举报渠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以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等流域为重点,完善流域上下游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持续开展人为水土流失联合监管行动,筑牢全流域保水防线。(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园林绿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各有关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七)强化企业责任落实。生产建设单位应依法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要求(水土保持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加强并规范土石方管理,严格控制地表扰动,强化表土资源保护、弃渣减量和综合利用。生产建设项目行业主管部门要针对性加强行业指导。(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交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城市管理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园林绿化局)
四、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
(八)科学推进重点地区灾后水土保持能力恢复。以门头沟、房山、昌平等区域为重点,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以小流域为单元,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