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周报(第131期)|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研究建立适应"双碳"目标的财税政策体系
时间:2024-03-19 17:50:18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一、碳中和政策1、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行动方案》明确了五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实施设备更新行动。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提升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二是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开展汽车、家电产品以旧换新,推动家装消费品换新。三是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四是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完善能耗、排放、技术标准,强化产品技术标准提升,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供给,强化重点领域国内国际标准衔接。五是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税收支持政策,优化金融支持,加强要素保障,强化创新支撑。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提升工业、农业等关键领域的设备投资规模和能效水平,推动数字化和资源循环利用,加速环保绩效的提升,将为中国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带来创新动力。

2、财政部:研究建立健全适应“双碳”目标的财税政策体系

近日,财政部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了《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建立健全与“双碳”目标相适应的财税政策体系。通过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绿色低碳科技研发推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领域行业节能减排。支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密切跟踪全球碳定价趋势,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气候资金机制治理与合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研究建立健全的财税政策体系,将支持绿色低碳科技研发,推动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朝着绿色、低碳、高效的能源结构迈进。

3、“新三样”碳足迹国家标准项目提案征集开启

3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发布关于征集“新三样”碳足迹国家标准项目提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按照《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及《2024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及相关标准体系,加快提升我国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有效发挥标准对产业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通知明确,2024年“新三样”碳足迹标准项目提案重点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电动汽车:整车制造、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等关键产品碳足迹量化及产品种类规则标准研制;锂电池:产品碳足迹量化及产品种类规则标准研制;光伏产品:光伏组件、电气部件等关键产品碳足迹量化及产品种类规则标准研制。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通过明确的量化标准和产品种类规则的研制,能够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支持,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国家发改委:持续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3月1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出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实施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大节能降碳工作力度,制定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滚动提升能耗和碳排放相关标准,加大对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支持力度,加快既有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改造。推动省市两级逐步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体系,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全国及分地区碳排放年报快报制度,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抓紧出台一批急用先行标准,健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并公布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完善碳定价机制,建设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动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建设。

持续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推广,组织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推进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绿色制造梯度培育机制。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持续推进煤电机组升级改造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