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女教师自杀离世事件等来了官方通报。
近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教育局通报称,区教育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协同相关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并全力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
2023年10月27日,郑州市建兴路小学一女教师不幸离世。据报道,家属提供女教师遗书显示,除教学工作外,应对上级检查,拟写材料等课外行政工作压力大。
通报专门辟谣称,网络出现“加班数石榴”等不实信息,在此呼吁广大网友理智、客观、不信谣、不传谣。
近年来,减轻教师不合理负担一直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近日,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交流会召开。教育部网站11月6日消息称,会议指出,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强教必先强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提出,“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
上述工作交流会表述的细微变动,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提升教师职业尊荣、引领社会尊师重教的强大决心。
但在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和家长对学校教育期待之下,教师专业能力不强、队伍活力不足等瓶颈问题依然存在。
只有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减轻工作外负担,让教师放下不可承受之重,专心于教书育人,才能吸引高水平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在编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过程中,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校开展了大量调研论证。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提升教师学历水平、预测并配置未来师资人数、加强教师待遇保障,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前瞻性指标。
研究生学历教师偏少某种程度上,吸引优秀人才从教,需要吸引高学历人才从教。
我国教师学历水平尽管整体上不断提高,但与教育强国建设的要求及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比分别为12.4%、8.5%、4.6%和1.9%。
相比之下,25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以下简称OECD)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的小学和初中教师有本科学历,半数国家的高中教师普遍具有研究生学历。
其中,捷克、芬兰、德国、匈牙利等国家90%及以上高中教师具有硕士及博士学历。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逐步将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至专科,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师范专业专科和非师范专业本科,初中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有条件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提升至研究生。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今年9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成果建议,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准入要求,将小学教师学历要求提高到本科学历,将初中和高中教师学历要求提高到研究生学历。推动教师队伍学历提升纳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这项课题成果是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织的“教育强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战略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提升教师队伍学历,需要职前职后相互协同,共同发力。
2023年,教育部启动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简称“国优计划”),组织“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中小学教师,首批试点高校有30所,目前已基本完成首批学生遴选工作。
但上述研究显示,由于目前存量教师数量大且高学历比例偏低,仅仅提高新入职教师的学历水平,到2035年也较难达到当前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措施,鼓励在职教师进修研究生学历。
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高层次人才也不足,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年,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不到三成。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光礼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国内高校教师中博士生比例需要大幅提高,他提出可以考虑开展面向高校教师的博士生培养专项。
克服教师冗余和短缺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超载,与城镇中小学校学生多、班额大有直接关系。
“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决定了教师在内的教育资源如何配置。
近日举行的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交流会就提出,要深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综合改革,为学龄人口结构变化做好前瞻性预测和政策布局。
我国现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标准,按照教职工与实际在册学生数量的比例进行核定,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一些规模较小的乡村小学、教学点,可以按照师生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或者根据实际需要核定。
2016年,OECD国家学前教育的平均生师比为14:1。2022年,我国学前教育生师比为14.3:1,基本接近OECD国家2016年的平均水平。由于近年来出生人口骤减,这意味着我国学前教育教师很可能面临过剩。
此外,由于小学入学人口即将减少,“小学教师恐过剩”今年登上热搜。
学龄人口规模总体减少,教师将如何配置?
在增量调控方面,有专家建议,严格中小学教师准入标准,控制数量盲目扩充。2022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