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报业集团是中国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先觉先行者。
作为全国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的首个“地方实践”,上报集团生于融合,长于创新,整体挺进主战场,成建制地开展一系列开创性、示范性、引领性的改革探索。十年来,上报集团已从成立之初以报刊业务为主的媒体集团,成长为拥有客户端、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等多种新媒体形态,共计332个端口,覆盖用户9.55亿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建成全媒体传播体系,基本完成“文化+”产业生态布局。截至2022年底,新媒体业务收入占集团媒体主业收入比重上升到67.47%,形成全国瞩目的媒体融合“上报现象”,其中,上观、澎湃、界面已经跻身国内同类媒体平台的头部阵列。比如,在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媒体发展报告》中,澎湃新闻位列第五,成为全国网络媒体第一方阵中仅有的地方网络媒体。
10月25日召开的上海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上报集团所取得的成绩、收获的经验,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上报集团自身的范围,她已经成为中国媒体融合的“标杆”,成为中国新型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头部样本。今年正好是上报集团成立十周年,这个周期不是仅仅属于上报集团的小周期,上报集团媒体融合改革的意义跟传媒业、上海乃至国家紧紧连在一起,这是上报样本的意义所在。因此,对于中国传媒融合改革下一个十年乃至更远的航程,上报集团十年媒体融合改革经验具有里程碑意义。
媒体融合改革的国家战略意义
中国当下媒体融合实践是被多种力量合力推动的传媒变革。其中,有政治的力量,有技术的力量,有市场的力量,还有社会的力量,这些力量并非在时间、空间、发力对象上均衡用力的,不同力量的落点在不同时间、空间以及对象上也不尽相同。在传媒融合实践中,政治的力量一直是主导性力量。这与中国传媒政治的独特逻辑有关。媒体融合就是要通过媒体之外的强势力量,扭转主流媒体在意识形态场域话语权式微的局面,解决主导意识形态话语权走低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的高度全面推动媒体融合改革,推动传统主流媒体与网络空间的广域联接,畅通传播渠道,有力改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受阻的被动局面。党中央从新闻舆论、核心价值观、网络治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现代传播体系、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战略层面,全面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执政党强力推动传媒融合改革和舆论场结构转型:加快推动主流媒体的融合转型,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场;规范网络空间秩序,规范新媒体的野蛮生长,重塑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新秩序,全面提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声音在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新秩序中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媒体融合改革意欲打破主流媒体在“自闭”“他闭”的逆循环,将主流媒体重启,实现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化,成为新型主流媒体。执政党主推媒体融合改革,是将此前媒体体系与主导意识形态闭环重新打开,重建意识形态循环通路,从原先的小循环,建构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大循环,实现全面开放语境下主导意识形态与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新贯通,真正实现“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的伟大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引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指导中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理论,为中国媒体融合改革确立了战略方向,也为上海媒体融合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媒体融合改革的上海站位
当前的媒体融合改革存在三种状态的改革:空转、自转、公转。空转式改革,往往是流于形式、表面,不会伤筋动骨,简单找别人作业,没有什么实质性效果的改革。而自转式改革,只在媒体自身范围内做“室内运动”,小打小闹,做局部改良和内部改造,不能从国家大局和行业大势上进行系统转型。或者即便有意于对接中央精神和传媒业大势,也有心无力,接不住时代的“高抛球”。公转式改革,则能从中国新闻传播大趋势和国家发展大局出发,承应时代呼唤、回答时代之问,将其使命担当和能力半径撑到与时代匹配的高度和广度,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与时代有力互动,公转式改革还能将自身改革与传播格局大势密接,不是在内河里兜圈子,而直接走向远海、深海,沿着国家和世界传播大航线远航。在这改革过程中,回避不了大风大浪,也避免不了惊涛骇浪,这些无不考验改革者的胆识和本领。
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责无旁贷在媒体融合改革上先觉先行,为改革探路。上报集团的媒体融合改革属于公转式改革。自始至终都是在时代、国家和行业的大棋局中布局、落子,从谋全局的战略高度谋一域,在上海城市宣传思想文化大局中确立传媒改革的方位和定位,响应党之所期、呼应民之所需、顺应势之所趋、回应城之所向。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