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燃煤热源说再见 青岛的天空变蓝了
时间:2023-10-26 17:27:09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59微克/立方米,这是青岛市2014年细颗粒物(PM2.5)的年均浓度,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全球空气质量指南》标准(PM2.5平均浓度不应超过每年10微克/立方米)。

到2022年,这一数字变为2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今年9月份,青岛市环境空气国控点位统计结果显示,PM2.5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2011年至2014年,青岛市采暖需求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长。而住宅和供暖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到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

“那些年,每到冬季供暖,青岛主城区内44台燃煤锅炉全开。因燃煤供热所带来的重车运输、煤渣撒漏以及烟囱、煤场产生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如今,这一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10月23日,青岛能源集团总经理徐冰说。

他介绍,到今年底,青岛市“煤改气”工程将全面收官,这是继北京之后,中国北方第二个实现主城区全部“煤改气”的城市,“将实现青岛市供热减煤100万吨,碳减排85万吨”。

“多能互补”实现能源转型

当日,正在青岛考察该项目的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高级项目官员卢兰兰介绍,2013年,中国政府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减少煤炭使用,大力推行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

措施出台后的次月,青岛市政府制定了《青岛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纲要》,决定市区不再新建、扩建燃煤供热系统。

“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青岛市需要逐步淘汰燃煤锅炉和集中式区域供热管网,改用燃气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系统。”卢兰兰介绍,在项目筹备期,亚行牵线搭桥,促成了青岛市供热协会与瑞典供热和供冷委员会相互分享经验。

“项目于2016年4月签订贷款协议,总投资为16.8亿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亚行贷款(1.3亿美元)与国内配套资金。”青岛能源集团副总经理丁瑞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到今年11月,该项目将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关账日为2023年12月8日。

根据协议,在青岛建设清洁能源项目、工业余热回收及其他节能减排项目,以改善青岛市能源结构,提高环境质量,保障用户冷热负荷的需要。

卢兰兰介绍,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就考虑到在淘汰燃煤电厂的过程中,仅靠单一清洁能源无法满足青岛市日益增长的热负荷需求,无法实现城市供热的整体低碳转化。因此“多能互补”即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使用成为推动青岛供热系统低碳转型的解决方案。

24日上午,站在青岛市浮山湾畔的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主体建筑楼顶,第一财经记者看到,楼顶的中心位置已经铺满光伏板。“除了自用外,这里的电还能上网。”工作人员介绍,该中心零碳社区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中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项目”示范子项目。

该零碳社区总占地面积约45公顷,总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包括海尔洲际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奥帆博物馆、媒体中心、宴会厅、航海学校、旅游集团、运动员中心、燕岛宾馆和后勤供给与保障中心等10座建筑。

据介绍,零碳社区项目利用海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光热、风力发电、污水源热泵、工业余热回收等清洁能源技术,对区域范围内10座建筑的能源系统进行能效提升。在改造过程中,首先对每一座建筑物的终端用能状况及用能系统进行深入的能耗审计和节能诊断分析,分别提出针对暖通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各种用热系统、其他机电设备系统等的能效提升或系统更新方案。

据初步测算,零碳社区项目每年可直接节约用电量303万千瓦时,节约用热量2.2万吉焦,节约燃气量5500标准立方米,直接减少碳排放8663吨。

建筑运行过程节能降碳是关键

在青岛,依靠上述亚行贷款支持的智能低碳项目还有多个。截至今年10月,全部子项目已开工建设,部分子项目已建设完成。

第一财经记者拿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23日,该项目已签订设备采购合同总额8.49亿元人民币,折合1.25亿美元,约占贷款总额的95.97%。

卢兰兰表示,通过实施青岛智能低碳供热项目发现,虽然完全依靠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低碳供热会产生较高的成本,但有潜力通过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开发和交易来降低成本。若项目产生CCER,就可在自愿减排市场进行碳交易。从长远来看,还有望通过全国碳市场进行配额抵消。

“建筑运行过程的节能降碳是我国碳达峰的关键。”24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副教授魏庆芃表示,中国建筑全过程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46.5%,其中运行阶段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1.7%。

他表示,青岛市打破了传统集中供热模式,实现区域多能互补、多能联供的区域新能源系统。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也促使热电企业从单一的供热企业向供热、供冷、供气、供电(发电)转变,能有效防治污染,保护自然环境。

提供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过去青岛市区冬天烟囱冒着浓烟的景象一去不返了,大气环境明显改善,对于社区老百姓来说,这是“煤改气”带来的最直接的感受。

“但‘煤改气’带来的改变远不止于此。”丁瑞平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