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不断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随着“双碳”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N个配套政策文件不断出台,各地“双碳”工作实施意见及碳达峰方案陆续公布,“双碳”工作将向更深层次推进,进一步影响生产和消费两端。
21碳中和课题组推出的碳中和周报,梳理盘点近期碳中和宏观政策、绿色金融等重点消息,致力于发现绿色低碳发展背后的价值。
本期看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发出四点提议;CCER第一批方法学将开放;王信:推出几个重点行业转型金融标准。
一、碳中和政策周报1、中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发出四点提议
近日,中国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上发出四点提议。第一,将发展牢牢置于全球议程中心。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在落实2030年议程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打造重视发展、共谋合作的政治共识。促进各国发展理念交流、发展政策对接、发展资源匹配,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第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开放包容,反对“脱钩断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有利外部环境,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第三,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深化绿色发展、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等领域务实合作,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技术转移和知识分享。第四,重振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发达国家要履行发展援助和气候融资承诺。发展中国家要深化南南合作。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汇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履行相关承诺,始终寓自身发展于世界的繁荣稳定之中,以实际行动积极帮助全球南方国家。此次峰会,中国也将落实2030年议程同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与各方一道,为如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2、CCER第一批方法学将开放
近日,有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生态环境部正在审核并将于近期通过的第一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或将开放4类项目,包括造林碳汇(含竹林)、红树林修复、并网海上风电、并网光热发电等。据透露,生物质能项目因存在争议暂未获准。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按照方法学要求设计、审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以及核算、核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的减排量,也就是可以纳入CCER交易标的。第一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中,造林碳汇(含竹林)、红树林修复均属于林业领域方法学,获准符合市场预期。其中较为受到关注的方法学是并网海上风电、并网光热发电方法学,两者均属于能源产业领域方法学。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全国CCER重启又近一步,CCER存在于自愿碳市场,是我国碳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哪些CCER方法学开放项目能获准交易无疑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焦点。
3、中巴共同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近日,中国—巴西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环境与气候变化分委会第一次会议在纽约召开。会上,双方签署了《中国—巴西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环境与气候变化分委会工作安排文件》。中方指出,中巴两国长期通过区域和多边平台就环境和气候议题保持沟通,并开展能力建设培训等务实合作,今年分委会的成立进一步体现了双方加强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合作的意愿。中方表示,愿与巴方通过分委会合作,扩大双方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共识,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围绕关注领域开展政策对话、经验分享等活动,共同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持续完善分委会机制建设,打造南南合作典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一直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承担保护环境责任,积极推动与各国开展合作交流,此次与巴西进行相关深入交流,将会推进深化两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共识。
4、中国与东盟将深化环境与气候政策对话
近日,2023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南宁举办。会议介绍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的部署举措,就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最新进展和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情况进行了交流和展望。
会议表示,中方期待与东盟各方加强合作,深化全球发展倡议与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在绿色低碳领域的相互促进,推进全球气候与环境治理进程,共同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区域绿色发展提供支持。参会代表高度赞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高度评价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成果,希望以论坛为平台,继续深化双方在生态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政策对话、能力建设及技术合作,推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走深走实。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应对全球环境治理问题需要各国之间达成共识、开展合作,中国与东盟要加强环境保护及治理方面的沟通,为后续共同保护环境开展密切合作。
5、浙江将推动开发区作为绿色低碳产业主平台
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浙江省司法厅就《浙江省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