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报道|预制菜风口可持续性激辩:多元SKU培养用户C端粘性,B端核心在于出餐一致、成本更低
时间:2023-06-20 17:21:53来自:财经网字号:T  T

预制菜在B端和C端的红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成为当前外出就餐场景恢复后,行业密切关注的话题。

从C端看,由于下线城市的人群普遍时间成本更低,讲究便捷的C端预制菜渗透也偏慢。但从人群整体分析,也有能提供如同露营在内的特定场景、类似瘦身等功能诉求的多元选择预制菜品牌跑出来。当中关键,即在于通过丰富的SKU类别,帮助用户形成更高频次的预制菜消费习惯。

从B端看,虽然不少从业者承认,总有一些以“勤奋”包揽所有餐饮工序的夫妻老婆店无法替代。但由于提高坪效、减少后厨投入且菜品品质不输现制的利益诱惑,B端预制菜已成为帮中小餐饮连锁品牌突破规模瓶颈、实现出餐品质一致性和标准化的帮手。

时间成本低,C端预制菜下线城市渗透慢,但定制场景、功能性套餐成焦点

近期,京东宣布618期间,京东超市预制菜品类同比增长超100%品牌超20个,其中老字号表现亮眼,全聚德,松鹤楼,丰泽园,知味观,杏花楼,广州酒家等均是同比超3位数增长。

线上新渠道红利还在释放,但已有不少从业者担心,当社交距离限制解除,外出就餐场景恢复,预制菜风口还能继续吗?尤其当趣店预制菜、舌尖英雄预制菜门店等业态沉寂,而预制菜本身的定义和范围尚未完全确定。

在近期举行的FBIF2023食品饮料创新论坛调味品与预制菜分论坛上,凯度消费者指数南区执行总监陈牧凡披露,其从调研统计中发现,用户在今年Q1家外活动需求明显提升,由此带动餐饮收入快速增长,但家外食品饮料仅仅回稳。同时,调味品在今年Q1受益于春节家内烹饪需求保持,1-2月增长6%,但随着家外活动增加,三四月增速放缓至3%和1%。

调味品整体放缓的步伐,无法掩饰当中具体品类各自不同的发展趋势。陈牧凡介绍,从今年Q1的变动趋势看,功能酱油、生抽等还在同比加速正增长,速溶汤、浓汤宝、传统香辛料、冷冻食品、方便面则同比降速正增长。其中,品类间销额转移——饱腹类持续流出,方便食品需求向调味品转移趋势日益显现。

品类背后显示的人群看特征则包括,有孩家庭及空巢家庭的调味品需求还在保持增长,但年轻无孩(包括单身)家庭则于近一段时间显著减少了调味品需求。而后者平常展现的消费特性包括购买均价更高、烹饪热情减弱更追求仪式感、小包装便携不浪费。具体到C端具体产品比较,一人食火锅、小包装鸡精和精细化的凉拌酱油、蒸鱼酱油均增速突出。

对人群需求分层,进而对预制菜调味品进行分类推广,是当前预制菜从业者寻找切口的主要路径。根据华创证券在前述分论坛上展示的PPT,其将预制菜品类划分为C端预制菜、B端预制菜与定制餐调、复合调味料、基础调味品四类。而把这四类产品从上线城市往下线城市放置,就会发现相应的客户密度和产品定价排序从高到低,管理难度和供应链成本则从低到高、渠道掌控从强变弱。

“从需求端看,因为下沉市场人群时间成本更低,个人烹饪成本低。尤其下沉市场的核心人群老龄化程度高,自己有烹饪习惯。他们往往不愿意用钱换时间。所以C端预制菜的消费群体有限。”华创证券食品饮料行业资深分析师彭俊霖谈到,从供给端看,下沉市场的储存运输条件更差,继而也会抬高消费成本。

而作为实际场景中的替代效应,C端预制菜和外卖的比较也不容回避。彭俊霖提到,“从低现城市外卖水平看,实际支付单价均价在30元左右,且外卖以住宅餐食为主,和预制菜有替代效应。所以反推预制菜价格带,应该排除配送人工占外卖定价20-25%水平后,将预制菜定在它的75-80%左右。不过,由于烹饪体验和卫生的溢价,实际两者差不多。只是相比酒楼餐厅,预制菜只有堂食的30-70%价格水平。”

“一直降价的策略是无底的,低价很难做出好产品。”花花食界创始人兼CEO陈建华向财经网产经谈到。从该品牌小程序看,走西式预制菜为主的花花食界,单菜在大多处于30-50元价位,海鲜、肉食类主菜在百元左右,一人套餐控制在60元以内,除却个别特殊食材,大部分的礼盒都在五六百元水平,

“品牌尊崇的是性价比优先、成本优先。只是有些套餐有节假日的附加值——比如露营套餐里,收纳盒凳子全部配套提供一体化服务。春节年夜饭套餐则把6口人的大菜配齐加上主食。所以单看食材,我们依旧是用高端食材高端品质做了一个中端价格,也是如此,我们特定场景的产品走量非常快。”陈建华透露,从日常备餐组合的维度看,花花食界希望通过多口味的品类组合把客单价提升上去、把交付成本降下来。“比如一个冷冻鲜虾饼的交付成本有50%,那四袋一起卖就只有四分之一,能打下20%的价格。”

至于其他预制菜品牌曾经使用的9.9元激进策略,以及创业品牌在初期借大单品模式减少供应链协同复杂度的顾虑,陈建华表示,其认同大单品的概念,但这个策略的终极BUG之一是会面临价格战。

“比如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做酸菜鱼、小龙虾并比价,那食材成本是固定的,价格战最终就会导致品质下滑、产品消亡,企业不赚钱怎么做研发?”陈建华谈到,从需求端看,无论是家庭还是餐饮场景对预制菜都是多品类需求。“人不可能天天吃意面,中国人餐饮理念一定是多元化组合。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