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20岁至79岁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增加至1.4亿,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64亿。另据我国卫健委发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11.4%,飙升至世界第一位,达到1.14亿人。
庞大的患病基数说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也使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其中,“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为多见的并发症之一,越来越影响到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现状,相关数据显示,患病率已经达到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的4%,超过450万人。糖尿病足致死致残率高,治愈率低,沉重的疾病负担严重影响国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真的多亏中山医院的专家团队,让我免受截肢之苦!”80多岁的陈阿公家住上海金山,两年前,他突然毫无征兆地出现双腿肿痛、右脚皮肤破溃,在几经波折后,陈阿公慕名找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常务副主任董智慧教授团队,经过医生检查后发现,陈阿公不仅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右侧大腿的动脉也已完全闭塞,原来陈阿公得的是“糖尿病足”。
根据《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统计数据,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1年新发率为8.1%,1年死亡率为14.4%,总截肢率为19.3%。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1.14亿,由此初步保守推测,我国糖尿病足患者,数以百万计。为了打破目前糖尿病足的疾病现状,多方都在加速破局。
“多学科分级闭环体系”特色何在?
为了给予患者规范化治疗,2020年12月,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山糖尿病足多学科诊疗中心及金山运行中心成立,连续三年对糖尿病足高危人群进行社区筛查。而此次的“糖尿病足分级闭环体系建设之金山朱泾医患科普项目”将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针对性的进行科普教育。
董智慧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糖尿病足有较为庞大的基础人群,这也使得糖尿病足的患者数以百万计甚至更高。糖尿病足具有截肢率高的特点,截肢率达15%以上。此外,患者还面临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低治愈率的特点,这给临床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糖尿病足这也疾病不仅仅需要治疗足部本身,该疾病还会对心脏、大脑、神经等部位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治疗需要多个科室协同进行,要从全身的角度去处理。这也是我们推出‘糖尿病足多学科分级闭环管理体系’的原因。”董智慧教授介绍,为了让糖尿病足在人群中“应知尽知”,人群中具备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应防尽防”,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应治尽治”,直击糖尿病足防治工作中的各个痛点。202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立了“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山糖尿病足多学科诊疗中心及金山运行中心”,中心汇集了中山医院及金山医院血管外科、内分泌科、整形外科、放射科、糖足中心、创面中心等相关科室,可以共同协作完成对复杂糖尿病足的救治。
此外,2023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符伟国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常务副主任董智慧教授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医患科普宣讲活动,旨在基于“糖尿病足分级闭环防治体系”,提高疾病普及程度,加强疾病预防工作,优化疾病分级诊疗。通过横向的“多学科诊疗”和纵向的“闭环分级管理”两条线,为糖尿病足确诊、或高危患者提供专业、精准、系统、个体、全方位的“一体化”疾病管理模式。
具体而言,“多学科诊疗”指的是将全科、内分泌科、血管外科、足踝外科、整形外科、神经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集中起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内分泌科专科医师,对于入院患者进行并发症诊疗和血糖管理;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对于合并外周血管疾病进行诊疗;足踝外科和整形外科医师对足畸形和足部组织缺损进行诊治;内分泌科和神经科医师负责周围神经疾病的诊治。
“闭环分级管理”则是指建立糖尿病足患者分级诊疗体系,在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糖尿病足高危筛查、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具备进一步治疗需求的患者,根据病情从社区医院转至区级医疗中心,或者再到省市级、国家级医疗中心逐级诊疗,待上级医院诊疗完毕后,再继续至下级医院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创面护理以及卫生教育。在此基础上,还基于社区医疗机构,建立了糖尿病足确诊或高危患者的健康信息化平台,包括电子健康档案、动态随访和转诊系统等,并且社区医院、区级中心和省市级、国家级医疗中心共享患者档案,远程交流,建立直接的沟通和转诊渠道。
推进糖尿病足防治结合模式成方向
糖尿病足多学科分级闭环管理体系的运作具有一定的特点。糖尿病足其实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因此糖足管理体系的运作,除了积极地治疗之外,也必须要重视预防工作,形成防治结合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
董智慧教授介绍,糖尿病足的规范化治疗离不开及时就诊。特别要做好重点人群的定期、规律随访。由于糖尿病足疾病本身的特点,导致糖尿病足存在相对较高的复发率。因此对于已经接受过治疗并且康复的糖尿病足患者,定期随访是预防糖足复发的基础。
一方面,随访的内容包括血糖、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