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为"没有墙壁的教室"叫好
时间:2023-04-11 17:33:06来自:新华社(新媒体)字号:T  T

你可曾想过,现在身边还有不识字的人?“1200万成年人在直播间学识字”,这是怎样的场景?

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成人识字直播”,会出现上百个直播间,粉丝从一万到几十万不等,该话题的播放量最高竟达15.8亿次。

一个人、一块黑板、一张纸、一支笔,从最基础的汉语拼音开始,直播间里,操着各式口音的学员和老师连麦,互动频繁直接。安徽退休老师杨维云开设拼音课堂直播,两年间为数万名成年人提供零基础识字课程。今年3月4日,她与另外12位“银发知播”获得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集体奖。

这些不同寻常的直播间让我们注意到“文盲”群体的困窘与努力。

建国初期,我国文盲率曾高达80%。经过几十年持续不断的扫盲,据2021年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5岁及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降至2.67%。

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仅2.67%也意味着还有3700多万文盲。他们大多生活在乡村或偏远地区,女性、老人和边缘人群占多数,其中也有青壮年。

不识字造成他们与社会之间巨大的鸿沟。看不懂路牌、认不得地图、发不出信息、签不了名……处处要依赖他人。他们,被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隔绝,成了“局外人”。

互联网拉平了世界,降低了普通人跨越鸿沟的门槛。只要想学习,就可以找到资源;只要有网,就可以随时开始。识字直播间像是“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学校”,这样新形式的“互联网扫盲班”,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公共服务留下的缝隙。

对他们而言,巴掌大屏幕里的那块黑板,写满的是希望。通过识字,他们打开了新的世界,拥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和机会。有网友感慨“对那些曾经长久受困于此的人来说,这便是他们的诗与远方。”

而更大的启示在于,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快信息化普及,让特殊群体也能共享数字化发展的成果与红利,还大有可挖掘的空间。

我们为这间“没有墙壁的教室”叫好,也期待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加入,继续发挥科技向善的作用,帮助那些曾被“忽略”的群体,让他们不再成为与时代隔离的“孤岛”。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