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通讯社驻京记者黄燕明10日北京专电》时隔三年,中国受欢迎的马拉松赛事--北京马拉松11月6日顺利举行,早上7点半,国歌在天安门广场的起点响起,伴随发令枪鸣响,逾万名参赛者从天安门广场出发,跑过长安街,一路向北,途经多个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奔向位于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的终点。今年小记有幸成为此次「北京人的马拉松」一员,踏著欢快的脚步参与其中。
*一延再延,防疫严格,成「北京人的马拉松」*
这是三年来北京马拉松(简称:北马)首次举行线下赛事,上一次举办已经是2019年、完全还没有疫情的时候。今年作为首都的北马成功举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马拉松赛事在坚持「动态清零」防疫背景下迎来「复苏」。
自1981年创办以来,北京马拉松每年举行一届,愈来愈受欢迎,就在北马即将迎来40周年之际,在2020年和2021年,已经启动报名的北马,却连续两年因为疫情取消,40周年也一延再延。不仅是北马,在长达近三年的时间里,近年保持高速发展的国内马拉松赛事绝大部分按下「暂停键」,上海马拉松、杭州马拉松等国内多项大型马拉松赛事归于沉寂。
为避免受到疫情袭扰,北马对参赛前的防疫情况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赛前14天内有境外旅居史、前7天内有国内高中低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不得参赛,需要打疫苗加强针、7日前开始进行健康申报。以及领取参赛物品当日、比赛日须出示24小时内核酸证明等。而赛事的报名要求亦包括:本地常住居民,参加北马需要是本地户籍或持有居住证的人才能报名参赛,这挡住了大部分国内马拉松爱好者的脚步,北马原本是很多国内跑者心中的「国马」,如今,只能是「北京人的马拉松」。成功报名的跑者,中签率则大大提升。不过,中签也不一定就能参赛,不少朋友都被健康宝弹窗在外,未能返京,或者返京后被集中隔离。
*报名和抽签时间仓促,终能顶住压力成功举办*
去年的北马是在举行的前一周才正式宣布取消,这也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参赛者的心一直悬在半空,尤其是一些大型城巿的马拉松赛事:保定马拉松宣布取消、长沙马拉松转为线上举行、无钖马拉松延期……北京马拉松会不会在最后关头取消?在今年10月4日,北京马拉松启动报名,相比过去提前3个月报名,时间上晚了很多。10月29日,北京马拉松组委会才公布跑者报名抽签结果,就在赛事举办的前一周,对参赛者来说没有充足的训练时间,一切都显得甚为仓促,但北马举办正式确定落地还是让人欣慰,人们正急需一场开心的体育赛事,振奋一下长期应对各种防疫政策变得疲惫不堪的心灵。
跟3年前的北马相比,除了一连串繁锁的报名程序和防疫要求,北马的冠名赞助商也从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华夏幸福,变成一家房地产服务供应商--贝壳,侧面反应了国内经济出现的变化。
在赛事进行过程中,今年正式投入了数字哨兵,参赛者入场检录的时候进行人脸识别,屏幕上马上显示参赛者的名字和核酸检测和疫苗信息,非常快捷精准。在跑道边上摆放著围栏,除了保安和警察,每数十米便有一个身著绿色军装的武警把守,隔开观众和参赛者。啦啦队的数量大大减少,主要集中在最后的十公里,开跑的前十公里没有啦啦队,显得有点冷清。奇装异服参赛的参加者几乎不见踪影,成为严肃跑者的赛场。
*北马重启,大型赛事复苏升温*
在42.195公里的漫漫长路上,赞助商「没有不可能」的口号被展现得非常鲜明。马拉松不仅仅是一场比赛,不只是跑者的独自狂欢,而是延伸到相关产业,构建出一套完整的赛事体系。从基本的服装、跑鞋,到赛事中间的食品、饮品和营养品等补给、防具护具等。
赛前,为期3天的北京马拉松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博览会为服务于马拉松以及路跑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科研单位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同时弘扬马拉松精神,传承马拉松文化。北京马拉松比赛终点也设有专门的服务展示区和拉伸区,让跑者有一个完整的参赛体验。
包括北京在内,目前全国很多地方疫情紧张,同时,近期国家迎来了一个外交新高潮,为配合对外经济交往的入境国际航班也在增加。既要防住疫情、又要推动国家发展前进的新局面,无疑是一场艰巨的考验。北马后,北京近几日的本土确诊还在不断增加,大多是管控区中的隔离人士,不像是因北马而导至的疫情传播。不要被数字吓倒,勇敢面对疫情,不只是只有「封」或「静默」一刀切的方式,让防疫回归到真正的「精准」和「科学」,让回到3年前熟悉的正常生活不再成为奢望。
除北马外,包括上海马拉松、杭州马拉松、厦门马拉松、深圳马拉松等在内的国内多项马拉松品牌赛事,也先后宣布将在近期重启。作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北马、上马等赛事的「定档」让马拉松爱好者看到了大型赛事复苏升温的希望。愿不久将来马拉松这样的大型群众性活动、热闹非凡终将回到中国每一座城市。
一场马拉松带来的不仅是快乐,更是信心和激励,要向前跑,不要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