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外卖垃圾的社会成本,由谁来买单?
时间:2022-03-10 18:11:49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随着在线餐饮外卖的几何式发展,外卖在给人们带来快速便捷的服务的同时,所产生的外卖垃圾也对城市环境造成极大的负外部性影响。有媒体甚至用“外卖塑料袋十五天可覆盖一个西湖”、“一天扔掉的外卖盒可以堆出330多个珠穆朗玛峰”来形容外卖垃圾的可怕。

更重要的是,虽然外卖垃圾正在快速增长,但外卖垃圾的降级速度和处理水平却依然缓慢爬坡。这不仅加剧了本来就不堪负重的城市垃圾处理负担,并通过扩散效应,加剧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外卖垃圾带来的生态浩劫并不是夸张的说法,这么多的外卖垃圾该如何治理?谁又要为这样的治理成本付出代价?

外卖垃圾的社会成本

事实上,由于样本、城市、餐饮习惯的不同,没有人能准确知道一年因外卖产生多少垃圾。关于产生多少外卖垃圾,最终只能由外卖平台给出答案,但不论是美团还是饿了么,都未公布每年具体的外卖垃圾总量。再加上除了美团或者饿了么以外,还有很多外卖形式,导致外卖垃圾总量五花八门并无定数。

但根据段华波团队估算2019年共产生约90万吨外卖垃圾,YOUNG财经根据易观数据统计的外卖单量,2019年160.3亿单和2020年171.2亿单,由此推算出了2020年,外卖垃圾为96.1万吨,按塑料垃圾占比60.1%推算,则外卖中塑料垃圾约为57.8万吨。

同样,根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温宗国教授的一手调研,在对重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成都、襄阳这8个典型城市获取数百份样本进行分析后,温宗国教授团队估算,外卖行业在2020年共产生了160万吨塑料垃圾。

塑料垃圾带来的社会成本上,一方面,是从产品生命周期评估层面来对生产外卖包装的碳排放成本进行计算,这包括外卖包装的生产,外卖的配送过程,以及外卖包装的无害化处理三部分。

其中,段华波团队通过估算的垃圾量进行生命周期评估,算得2019年外卖垃圾的碳排放为两三百万吨,但他同时强调,这一数据可能偏高。如果保守估计,按200万吨碳排放量,再以刚成立不久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3月3日收盘价57.9元计算,这部分碳排放的价格为1.16亿元。若按成熟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欧盟2月28日的碳交易收盘价82.21欧元计算,200万吨碳排放的价格为1.6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48亿元)。

对于温宗国团队估算的2020年外卖行业160万吨塑料使用量来说,根据温宗国团队测算的2019年北京一份外卖订单的环境影响——北京一份外卖产生97克的包装垃圾和680克的碳排放当量,按该数据计算,2020年全国外卖行业的碳排放将达到千万吨级别。

另一方面,从无害化处理成本来看,以百万吨计的外卖垃圾,最终绝大部分将会进入填埋场或是焚烧厂进行无害化处理,但有多少外卖餐盒被回收,则没有人知道准确的数字。但即便是按照外卖垃圾将全部进入无害化处理,也就是全部被焚烧或填埋来推算。这都是一笔数十亿的支出。

根据2020年城乡统计年鉴,2020年,中国生活垃圾焚烧率为62%,填埋率为33%,其他方式约占5%。由于外卖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大城市一般焚烧率较高,因此,按照外卖垃圾65%焚烧,35%填埋计算,段华波团队数据折算中,2020年将有62.465万吨被焚烧,33.635万吨被填埋;温宗国团队估算中,2020年塑料垃圾将有104万吨被焚烧,56万吨被填埋。

再进一步来看,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宋国君教授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发表名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置社会成本核算方法与应用》,计算北京生活垃圾的填埋成本,测得2012年北京每吨生活垃圾收集成本为1530.7元,并折算2015年该费用为1620.62元。

2017年,宋国君团队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发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社会成本评估方法与应用》,测算2015年北京生活垃圾焚烧成本。在共有三座垃圾焚烧场的情况下,测得北京每吨生活垃圾焚烧的社会成本为2253元。

不论是外卖垃圾的碳排放成本,还是无害化处理成本,都是一笔巨大的社会成本,而目前,这些成本却都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承担。更何况,塑料造成的危害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健康。

外卖平台没能承担的责任

外卖垃圾问题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开始主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改善在线餐饮外卖垃圾围城的问题。早在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指出“推动餐厨废弃物等城市典型废弃物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与此同时,部分地方政府还结合地方特征实施了地方性的城市垃圾管理办法,比如,上海实施的《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使用塑料餐盒的餐饮单位若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就必须向生产饭盒的厂家支付每个3分钱的处理费。

但实际上,许多制度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我国最著名的限塑令制度至今就未达到预期效果。料制品。客观而言,“限塑令”施行至今已经十余年了,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的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66%,10年来积累减少塑料袋的总量达到了870亿个。然而,随着在线订单业务的发展,一次性的塑料制品使用量再次回升,严重影响了当前的环境承载能力。

可以说,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