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咖啡、茶饮领域风波再起。
星巴克一边深陷“驱赶民警”引发的舆论纠纷中,一边悄然涨价,被送上了热搜。星巴克官方也回应了涨价消息属实。在很多咖啡新品牌主打平价策略的环境下,星巴克开启了涨价路线,并声称未来还将涨价。
同时,新茶饮领域的头部企业喜茶被传“裁员30%”,喜茶方面回应称“不存在大裁员,少量人员调整为年终考核的正常优化”。另外,网红奶茶品牌鹿角巷“花1个亿打假”的事件也在2月17日登上了热搜,报道显示,最夸张的时候,该品牌在全国只有114家直营店,假的店却有7000多家。
近年来,咖啡、茶饮一直走在消费浪潮的前端。在咖啡领域,随着瑞幸咖啡等品牌的出现,Manner、Seasaw、Mstand等咖啡新势力也在崛起,拿到了不少融资。奈雪的茶、喜茶、茶颜悦色、蜜雪冰城等持续带动着奶茶领域的热度。
茶饮之外,2021年上半年,资本盯上了面馆,面食赛道格外活跃,和府捞面、马记永、遇见小面、陈香贵兰州牛肉面、五爷拌面、张拉拉等在内的多个品牌获得了融资,腾讯、金沙江创投、顺为资本等明星投资机构入局。和府捞面投后估值达到了70亿元。
经历了一波热潮,奶茶、咖啡、面馆这几种业态的热度虽然在2021年下半年有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仍有从业者在前赴后继地入局。
我们和行业内人士聊了聊,对比这三类看起来经营模式很相似的热门创业模型,看看哪个更赚钱,哪个最内卷,哪个还有机会?
拼产品:哪个更有创新性?
我们先从产品层面看看奶茶、咖啡、面馆这三种业态各有什么特点。
如今大火的面食连锁品牌和以往的面馆最大的不同在于,产品完全实现了标准化。
拉面供应商王洋表示,面馆90%的东西可以通过供应链来完成,比如面条、汤料、浇头、小吃,除了个别蔬菜,大部分都由中央厨房完成,店里甚至不需要厨师。
据王洋了解,五爷拌面店内一般配置3-5名员工,经过简单培训,没有相关经验的员工就能上岗,因为操作完全是标准化的,面煮多长时间、调理包要放哪个,都是定好的,员工在店内只是相当于加热食品。
产品层面,目前市面上的面馆创新不大,还是以拌面跟汤面为主,口味会依据地域习惯有所调整。他举例,五爷拌面在北方主打用麻酱拌的口味,到了南方就在菜单上做一些微调。
不同于面条的工业化流程,咖啡则越做越精细了。
咖啡行业资深从业者张宏介绍,随着精品咖啡在国内的流行,咖啡行业出现了类似于红酒的概念,红酒要细化到波尔多产地,甚至白马庄园、拉菲庄园。“咖啡也进入了这么一个时代,不光是喝咖啡,还要喝某个产地甚至某个庄园主的咖啡豆做出来的咖啡。”
因地理位置、庄园的情况各有不同,咖啡豆本身就有很大差别,优质的咖啡豆每年的产量又有限,一些大品牌可能直接会去跟庄园签合约,有的品牌壁垒就是通过咖啡豆建立的。
不过,张宏也指出,咖啡豆的产量有限,可能只能在某一个时间段提供一些特殊产品,长期来看,品牌需要不断去巩固技术壁垒,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找更好的咖啡豆。
另外,近年来,咖啡做法方面的创新也非常活跃。
2021年,生椰拿铁火爆后,很多品牌开始在各种食材和咖啡的组合上做创新。光是水果和咖啡的搭配,就有橙子、草莓、柚子、橘皮,还有其他食材的加入,比如酒、茶、桂花、栀子花、巧克力、燕麦、豆浆,除此之外,在牛奶上的创新出现了受很多人追捧的“冰博克”,还有各种特调的咖啡风味的饮料。咖啡饮品化的趋势正在深化。
“做好咖啡店的核心是把顾客的忠诚度提升到更高,比如只能在某家喝到某种咖啡豆做成的咖啡,这种特殊性越明显,越容易建立技术壁垒。”张宏说。
新茶饮则直接就是由传统奶茶在产品上创新而来的。新茶饮领域的先行者要数喜茶,其2012年在原粉末冲泡型奶茶的基础上推出了茶底+水果+奶盖的现制茶饮。这是奶茶产品形态上的创新,被外界疯狂模仿。
但茶饮市场的壁垒不只是产品,喜茶出圈后,奈雪的茶、乐乐茶、茶颜悦色等一些列茶饮品牌快速崛起,奈雪的茶还抢在喜茶之前上市了。
易观资深消费行业分析师李心怡指出,茶饮市场配方很容易被抄袭,制作工艺标准化程度也很高,行业内同质化问题严重。这也是茶饮行业内卷严重的原因。
“未来,茶饮领域的竞争主要是品牌的竞争,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非品牌、非连锁化的单体茶饮门店可能会越来越难。”李心怡说。
从以上三个业态的产品形态不难看出,资本认同的是要投资一个近乎零售业态的餐饮企业,咖啡、奶茶、面馆都能做到标准化。在李心怡看来,资本之所以会热捧这几个赛道,是因为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市场空间大、容易标准化、市场集中度低或品牌老化。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即使产品做了创新,高度标准化就意味着可复制,所以几个行业都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拼开店:哪个更容易扩张?
产品可标准化,方便快速复制,咖啡、奶茶、面馆在经营模式上也有这个特点。
新一轮面馆品牌跟以往最大的不同是,不再是夫妻店模式,由更专业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