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和803块室内外各类滑雪场,目前国内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经达到了3.46亿。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各地冰雪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去哪儿发布的冰雪游经济报告显示,进入1月以来,各大雪场迎来这个雪季的最“旺”时间段。截至1月13日,北京京郊滑雪场1月以来的门票销售量已比12月下半月翻番,此外,不少雪场还采取了限流措施。
“推动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是我们申办筹办包括举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在1月1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而从目前的收效反馈,北京冬奥正带来有史以来最旺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热潮。
“发展冰雪旅游,是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重要途径。”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一级巡视员宋奇慧1月5日在2022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论坛上表示。而促进冰雪运动以及冰雪旅游的发展,将冷资源打造成热产业,传承与创新是必经之路。
冬奥来了,冰雪热了“这是我第一次体验滑雪,因为冬奥来了,想应个景。而且现在滑雪很方便,感觉周边到处都是雪场。”冰雪运动体验者韩东在1月10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韩东的首次冰雪体验在恩施绿葱坡滑雪场,他认为“滑雪非常好玩”。与韩东一样,选择在今年走上雪道、体验冰雪运动的旅客不在少数。
“元旦假期刚刚去过军都山滑雪场,结果现场大排队,工作人员举着提示牌逐一提醒司机场内人数已达上限。”酷爱滑雪的小赛说。据了解,为应对大幅增加的客流,现在北京渔阳国际滑雪场、军都山滑雪场、南山滑雪场等京郊滑雪场都开始实行预约制,限流入场。
去哪儿数据显示,截至1月13日,万科石京龙等部分京郊雪场票量比2020年同期增长两倍多。在刚刚过去的元旦小长假,滑雪景区门票预订量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七成以上。去哪儿数据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冬奥会越来越近,冰雪游温度还会持续升高,预计春节长假的雪场门票销售额将比疫情前有较大增幅。
2022年北京冬奥会对中国老百姓体验冰雪旅游起到积极作用。调查显示,尽管有散发疫情影响,71.7%的游客会在冬奥会的激励下不改变或增加冰雪旅游的消费,有68.4%的游客十分确定会受冬奥会的影响增加冰雪旅游的次数。因此,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冬奥来了,冰雪热了。”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尽管有疫情影响,但是在北京冬奥会、冰雪出境旅游回流、旅游消费升级以及冰雪设施全国布局等供需两方面刺激下,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16-2017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加到2020-2021冰雪季的2.54亿人次,预计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
《报告》提出,我国冰雪旅游形成了“三足鼎立、两带崛起、全面开花”的空间新格局。“三足鼎立”即东北地区、京津冀、新疆三个区域,“两带崛起”是指以西藏、青海为代表的青藏高原冰雪观光旅游带和以川贵鄂为代表的中西部冰雪休闲旅游带,而“全面开花”则是对当今我国冰雪旅游资源的形象描述。“不管是四季分明的北方还是温暖的南方,还是更加遥远的西部,都以不同程度开展冰雪旅游活动。”中国旅游研究院战略研究所韩元军博士感叹道。
冰雪旅游产业链呈现链条式发展,市场扩容带动产业兴旺,从中国逐渐走向全球。近30年,我国冰雪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国际发展,从1991年不足50家到2021年7266家这样一个庞大的产业网络。
冰雪热了,但其中最火爆的还属滑雪运动,热门滑雪场更是屡次出现游客爆满的情况。滑雪爱好者Amy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去的是北京南山滑雪场,下午人很多,尤其是初级道,就很容易撞到人或者被撞到的。”
去哪儿数据显示,2021年平台雪场票量是2017年的3倍以上。据国家体育总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和803块室内外各类滑雪场,目前国内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经达到了3.46亿。“‘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已经成为了现实。”李森说。
大量人口端上“雪饭碗”“冬奥会确实为赛区周边地区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推动了延庆加快建设最美冬奥城。”北京市延庆区区长于波1月1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从成效来看,延庆地区基础设施提量,京礼高速、京张高铁延庆支线建成通车,延庆有了三条高速,一条高铁,对外交通瓶颈全面打破,电力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历史性接入了管道天然气,能源结构在延庆地区发生了深刻变化。
硬件上的变化带动了延庆产业发展提速,建成国际一流的奥运场馆群,冰雪资源加速集聚,多家国际品牌酒店齐聚延庆,星级以上酒店达到了18家,床位近1.2万张。延庆还打造了“延庆人家”品牌民宿体系,五百多个民宿院落一千余家星级民宿户有序经营,“冰雪+旅游”产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开展了10万人次的大培训,带动了七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