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批中外专家,从2013年起就行走在中国的城乡、工矿企业。他们像“伯乐”一样,寻找着那些最具创新性、可复制、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的解决方案,每年都会对“挖掘”出来的示范案例进行表彰。
表彰的方式也很特别,获奖项目所在城市的市长受邀出席颁奖典礼,获奖项目也因此被视为“城市之光”。北京、深圳、武汉、成都等城市的创新项目都曾获奖。
这个奖叫“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由保尔森基金会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独立的评审委员会汇聚了中外城市、经济、金融、能源、生态和环保等领域的专家。
10月11日至14日,这批专家再次奔赴浙江、江苏、河南,对提名项目进行评估和考察,并最终评选出获奖项目。
近年来,一些绿色基金、碳中和基金设立后,也在寻找兼具生态环境保护和投资价值双重属性的创新性项目。保尔森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于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双碳”目标下,中国的这些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挑战且兼具社会经济价值的创新项目具有现实意义。
阿里云:数据中心里的液冷技术
在杭州的“阿里云数据中心绿色节能创新解决方案项目”是今年专家们考察的第一个项目。该项目今年入选生态环境部推荐的“2021年低碳绿色典型案例”。
11日下午,第一财经记者跟随专家们在这里看到,一排排服务器被浸泡在绝缘冷却液里,利用绝缘冷却液实现高效散热,无需风扇、空调、冷机等冷却设施。
这里部署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液冷集群,也是中国首座绿色等级达5A级的液冷数据中心。该技术已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和国际电信联盟完成标准立项。
“全程用于散热的能耗几乎为零,节能效果超过70%,实现了数据中心100%无机械制冷。”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基础设施事业群总经理周明介绍,去年1月,阿里巴巴宣布将“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技术规范”向全社会开放。这项规范旨在用一套标准流程为下一代绿色基地型数据中心的建设提供设计依据,通过液冷技术的普及,降低全社会的能耗水平。
“初步估算,如果全国的数据中心都采用液冷技术,一年可节省上千亿度电。”周明说。
按照工信部公布的2020年统计数据,全国数据中心产业近5年保持30%的平均增速,但单机柜服务器算力增强导致功耗增长。工信部今年7月印发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用3年时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能效水平稳步提升,电能利用效率(PUE)逐步降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逐步提高。
10月11日,“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评委实地考察阿里云数据中心绿色节能创新解决方案项目。
权威部门测算,全国在用大型数据中心年均PUE为1.55。而阿里云数据中心的PUE已降低到1.09,每年节省7000万度电,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广东河源的阿里云数据中心计划在2022年实现100%使用零碳清洁能源。
阿里云基础设施首席架构师兼数据中心研发总经理高山渊介绍,2021年1-9月,阿里巴巴共交易绿电2.48亿千瓦时。2018年全年和2021年1-9月,仅阿里云张北数据中心就累计交易约6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累计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近52.3万吨。交易清洁电量与碳减排均居全国互联网行业首位。
高山渊介绍,阿里云数据中心还运用“巴拿马电源”创新节能技术,与传统供电方案相比,减少了66%的配电环节,投资成本下降40%以上,功率达98.5%,安装空间减少。
在考察现场,“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组委会秘书处中方秘书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刘健表示,阿里云数据中心绿色节能的一整套创新解决方案,形成了规模化商用液冷集群和节能电源的示范,为“双碳”背景下的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中国方案。
天加:助力制冷业碳减排
建筑、工业和交通是能源消费的三大领域,也是造成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主体。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日前公布的《中国高效空调制冷机房发展研究报告(2021)》介绍,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35%,制冷系统占建筑能耗50%,制冷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15%以上,且耗电量年均增速20%。
近年来,制冷行业在综合能效提升与投资创新方面有哪些进展,这也是今年的“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在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评委会联席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惟敏等专家考察了天加热能基地、天加环境基地,对该公司申报的“建筑制冷系统综合能效提升与投资创新模式项目”进行考评。
天加集团董事长蒋立以广州地铁新塘站为例介绍,该项目克服了制冷行业能效低与投资回收期长的两大问题:
目前中国建筑的制冷机房的平均综合能效(SCOP)仅有3.0-4.2,均值为3.6,而美国平均SCOP也仅为3.5-4.5,均值为4.0。天加公司通过高效冷水机组与系统优化设计、高效运维结合,SCOP达到6.7,相比中国平均水平提升了80%的节能效率,相比美国水平也提升了65%的节能效率。
“广州地铁新塘站项目建立了用户方、设备方、第三方(国家通用研究院合肥检测院)的共同监测平台,所有相关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