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导语
“文创+”东风吹遍全国
上海“文创50条”助力青年创业者
来沪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产业孵化政府扶持
用创意引导美好的品质生活
优胜劣汰之中
什么样的“好点子”能成为有前途的“好事业”?
《头脑风暴》强力聚焦
文创产业的未来发展
本期节目带您一同探讨
文创的魅力——如何让创意创新“涌流”?
②·正文
2020年是文创产业不平凡的一年,也是“黑马”频出的一年。
美妆界,冲出花西子、完美日记两匹国产黑马;
潮玩界,泡泡玛特IPO市值超千亿,成为中国潮玩第一股;
游戏界,5G技术助力云游戏加速发展,游戏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
新媒体界,短视频内容创作与运营朝向精细垂直化发展,MCN机构热度不减。
2021年在新经济和新技术的加持之下,文创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将在新浪潮中翻涌出新浪花的光彩。青年创业者纷纷投身其中,各级政府前来助力,上海的文创事业将如何前进?又该如何把握文创发展的时代机遇?
《头脑风暴》即将展开,带您一同探讨文创的魅力——如何让创意创新“涌流”!
③·精彩语录
文创企业代表
施君
传世珐琅创始人
我希望这个细分领域里面我是最专业的,只要我最专业,我永远能找到现在和未来的客户,我们能一门心思做一件事情就可以了。我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在我有生之年能留下一个名字,在这个领域里面,可能我的作品再过100年之后,它就成为了古董了,那留下我觉得也是一种成功的方式。
康妮
优界瑞娱创始人
创造更好的精神体验。因为我觉得就是说物质,我们现在随着国家的发展,大部分的老百姓都可以基本上保障自己的物质生活了,那往后可能要追求的是更好的精神生活。那我们作为内容创造者,我们就要去带来更好的精神世界。
诸侃麒
伽作设计师平台创始人
中国的设计师对这些国民品牌,他是有情怀的,那我们是非常愿意去给它赋能的,所以我们组织联合了一群优秀的年轻设计师,从文化、图形、新的推广方式上,给这样一个国民品牌去赋能。然后让我们的设计师在发布会上讲述这件产品背后,从策划、定位、创意到落地的整个过程,我们说设计师讲述产品背后的故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希望当中参与产品打造的设计师成为时代的明星,所以我们每一款产品里面,都会把参与这个产品的设计师强化出来,让人形成对设计师的一种粉丝效应。
专家学者
宋向前
加华资本创始人
有为的政府应该做有限的工作,牵引和培育创意产业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意的孵化,创意的硬条件,比如说就业、购车购房、子女入托入学这些环节上给予更多的支持。我觉得会对创意工业的发展起到实质性的帮助。更为重要的一条,国家开始关注百姓的美好生活。那么每个城市也开始关注了有声有色的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多的关心如何经营好一个城市的时候,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创意工业真正就开始可以涌流。
夏雨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我觉得就这个东西它一定是一个培育过程的。绝对不能像做一桩行政性的事情,然后希望明天就吹个大泡泡,这是不可能的,它这个文化是慢慢渗透,同时产业也是慢慢培育,这样它的生命力就比较强。如果你速成的东西呢,那基本上这个消亡也比较快。
徐剑
上海交大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
可能更多的是,重要的是去营造一个好的行业的环境,或者说营商环境,我认为一个最核心,是和这个城市的品格是一致的,就是上海这个城市和其他城市相比,它特别是追求一种叫品质生活,或者说对于从事文创产业的人来说,其实核心就是美。
特邀评论员
刘寅斌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文化产业这件事情它很有意思,文化讲的是什么?文化讲的更多的是感性,讲的是故事感,讲的是用户沉浸;产业讲的更多的是理性,这个理性我们讲的是投资率、回报率、成本增长和未来预期收益。那今天当文化产业这两件事情合到一起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是把理性的和感性的打包糅合在一起,并且希望在中间寻找到一个可协调的统一的目标,这件事情本身从难度上,操作就是很难的。
于志凌
媒体评论员
我写了四句话,文创不怕远征难,压力山大只等闲,匠心一百年,金钱永不眠。第一,文创行业非刚需。有文创我也过日子,没文创我照样吃饱了。第二,它非理性。它是一个情感的情绪化的需求,所以可能一下子你就火了,也可能就无人问津。
④·播出时间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5月23日晚22:00第一财经频道播出的《头脑风暴——文创的魅力如何让创意创新“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