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沟:触摸青海高原的长征印记
时间:2021-05-12 16:49:46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五月的暖阳将高原积雪慢慢融化,山谷草原已是生机一片。从班玛县城出发,沿着波光粼粼的玛可河驱车前进,半个多小时就到了亚尔堂乡子木达沟,一尊书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字样的红旗雕塑庄严夺目,纪念那段发生在青海省境内的长征史。

班玛县是红军长征唯一途经青海的地方。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及红军总部超3万人来到班玛休整、筹粮和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县境内停留20余天,最后取道甘南北上。然而,这段珍贵历史却一度尘封,少为人知。

“从小听老人们讲那段往事,内心为家乡父老参与过如此惊心动魄的历史而骄傲。”在亚尔堂乡的红军沟纪念馆,班玛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扎西当周说,老人们常讲这些“玛米”(藏语音译,意为当兵的人)不一样,他们住村里的房子,不烧堆好的牛粪,不用家里的水,反而上山砍柴又挑水。后来,乡亲们想念红军,把红军经过的子木达沟,亲切称为“红军沟”。

念念不忘的力量注入口口相传的历史,当年的一幕幕故事得以挖掘整理。近二三十年来,班玛红军长征史在研究者的手中重现:一封封电报,一本本回忆录,一件件文物,都证明红军的到来。

扎西当周指着一张电报翻拍的照片说:“这封1936年7月8日的电报原文提到‘六军今到绒玉已无粮’,‘绒玉’是现在班玛县的江日堂、亚尔堂、灯塔三乡统称。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班玛县是青藏高原少有的半农半牧区,红军为筹粮取道班玛,有充足理由。”

一口铜锅也铭刻当年历史。承蒙藏族百姓照顾的红军在临走前,将自己的铜锅赠予牧民索多,以示军民之情、汉藏友谊牢不可破。如今,这口珍藏多年的铜锅经由索多的后代捐赠给纪念馆,在陈列柜里向人们诉说着过去。

近些年,班玛红军史广为流传,而班玛县红色景区也不断升级:2012年被青海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被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纳入第3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7年升级为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扎西当周向记者介绍,2020年,红军沟景区的参观人数达到了3万多人。今年正值建党100周年,前来参观的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不少,仅五一前后的预约参观团体就达十个以上。

沿着溪水走到半山腰,有一座“红军墓”,这里掩埋着行进中献出生命的红军烈士。一群又一群游客前来瞻仰,诚挚地献上哈达。他们在墓前重温入党誓词,声音回荡在山谷间,伴随潺潺流水诉说永不磨灭的精神和力量,激励后辈奋勇向前。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