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妹和蔡徐坤,相遇在艺术家曹斐的时代舞台
时间:2021-03-19 13:36:48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作为在国际舞台上长期活跃的中国艺术家,曹斐却是第一次在国内举办个展。她以中国当代敏锐洞察者和研究者的身份著称,通过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作品,探讨流行文化、科技、城市变迁,呈现中国社会急速发展中的梦想、荒诞、激变与不安。

在北京UCCA的个展现场,一如《曹斐:时代舞台》之名,参观者似乎登上舞台,进入一个奇妙的时空隧道。你可以在上世纪90年代的南方街头大排档坐下,听着歌舞厅的喧嚣声,点一杯奶茶,吃上一份叉烧包;或是走到多媒体作品《人类几乎》中,和蔡徐坤的多重影像来一个打卡自拍。“更像是一个乐园,观众可以游走到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曹斐说。

她希望当人们走进来,就像回到某一个时代某一个节点的时空,可以徜徉、观察、思考和游戏。Beau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按她的设想,将展厅打造为独特的二层建筑,展览分为“南方游戏”“都市乐园”“车间内外”和“另类实境”四个区域,却没有明显区隔,也没有按创作时间线索去梳理。

要将20多年来的影像、戏剧、虚拟现实技术和装置作品汇聚在一起,信息量是巨大的。展览里既有曹斐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时的实验戏剧作品,也有她最新的长期跨学科研究项目《红霞》(2019),作品主角既有怀揣梦想的普通工人,也有代表着流量和话题的流量明星。过去与未来,真实与虚拟,个人与社会,兼容在她的艺术作品中,也共存于《曹斐:时代舞台》展览现场。

在孙中山雕塑旁长大

1978年生于广州艺术家庭的曹斐,整个童年时代都浸润在广州美术学院大院和父亲的雕塑工作室里。

在她记忆里,父亲的工作室光线暗淡,挑高很高。不满一岁的曹斐就在父亲雕刻的周恩来塑像旁爬行,这张照片,以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涌入内地的港台流行文化,都作为她成长经历的一部分,出现在展览现场。

温润的泥土是父亲创作的材料,也是曹斐幼年的玩具。她看着父亲雕刻各种伟人雕像,看他为了考证人物细致的五官而研究画册与相册。父母没有太多时间细致照顾她们,也没有手把手教她画画,却每年都为女儿留下一尊亲手创作的雕像。

“父亲估计是全中国做孙中山雕像最多的雕塑家。”曹斐回忆,从幼年起,她就看着父亲雕刻,跟随父亲到孙中山故居安装雕像,参加父母的展览开幕式,或是被父亲当做模特雕刻少年孙中山像,“这些艺术启蒙的经历,小时候觉得都是很自然的。”

雕塑家对于作品考证的严谨性,某种意义上也影响着曹斐创作《红霞》时采用的纵深研究方法。

“红霞影剧院”地处曾经兴盛的电子工业园区,受市场经济冲击而衰落。曹斐用五年时间做调查,一边研究旧档案、文献,一边走访社区居民,勾勒出酒仙桥电子工业社区的兴衰。漫长而立体的跨界学科研究,对曹斐来说就像是使命,“我很感谢父母的创作,哪怕他们是主旋律化的,但那就是正史。我的创作就像是民间历史的补充,让我重新找寻正史线索以外的叙事。”

生长在珠三角地区的文化土壤中,曹斐得到另一种滋养。

她家附近有一间博尔赫斯书店,是艺术家陈侗创立的。这里仿佛是巴黎的圆顶咖啡馆,汇聚众多文化艺术界人士,影响着当时的广东当代艺术圈。曹斐的第一部学生时代短片《失调257》就被陈侗带到博尔赫斯书店放映,邀艺术家们交流研讨,之后又被侯瀚如带到西班牙摄影展,由此开启她的当代艺术之门。

另一个对曹斐影响颇深的,是兴盛期的南方媒体圈和独立影像团体“缘影会”。

2000年,曹斐与欧宁在广州创立“缘影会”,汇聚起一批建筑师、艺术家、媒体人、大学生和广告人,一时成为广州活跃的文化社交平台。很快,策展人侯瀚如邀他们为第50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联合创作实验纪录片《三元里》,以“缘影会”的名义制作了45分钟的黑白短片,留下“城中村”的诗意历史影像。

“当时南方系报业集团是全国媒体重镇,很多媒体人都在从事文学、摄影和音乐的艺术创作。”曹斐说,她与一些编辑、摄影师都有来往,实验短片《谁的乌托邦?》的作曲张安定当时就在《21世纪经济报道》任头版编辑和评论员,现在则是一位声音艺术家。

谈到媒体圈旧友,曹斐说,“他们对我的影响很深,我的创作总会有社会事件性的导向,当一个议题出现,或者某种社会情绪的波动,或者社会转型的节点,媒体会敏感地走在第一线,那我可能会更早。”不同的是,她转换社会议题的方式并不是写实的,而是偏向艺术家视角。

曹斐的成长之路,正是南方文化生态生机勃勃的年代,她得到的养料也是杂糅的,并不仅限于当代艺术。这使得她的作品不断在记录现实与虚构叙事之间切换,视野也从不局限。

“艺术的存在,就是融合所有边界”

15年里,20多分钟的短片《谁的乌托邦?》在世界各地的艺术节、电影节不断上映,成为曹斐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打动过不同时代与文化背景的观众。

2005年,曹斐在佛山一家灯泡厂驻地半年,面向500多名工人发放详细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内心与隐藏的梦想。影片里,一些工人在隆隆作响的工厂流水线之外,突然戏剧性地跳起霹雳舞、芭蕾,弹起吉他。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18岁的女工林爱玲穿着孔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