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三令五申,坚决整治生态环境领域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而湖北省钟祥市“护城河污染破坏国家湿地公园生态”问题,在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中被重复举报、重点交办,承担整改任务的钟祥市住建局避重就轻、敷衍应付,虚报问题“有效解决”并申请销号,群众多次举报的污染问题却仍然存在。
《经济参考报》记者对此持续跟踪数月,10月上旬,记者在钟祥市再次探访看到,劣五类的护城河水依旧源源注入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主要水域镜月湖,使得这个汉江中游南岸第一大湖泊生态状况岌岌可危。
劣五类水质仍在破坏湿地
位于钟祥市区东南郊的镜月湖,属城区湖泊湿地类型,净水面积1.7万亩,湖区30多座大小自然岛屿、400余种野生动植物、数种国家二级保护哺乳动物和鸟类,共同构成较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湖北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包含镜月湖和北湖),其中镜月湖占整个湿地公园水域面积的近60%。
镜月湖是钟祥护城河水的唯一出口,最终流入长江支流汉江。据了解,受城区生活污水直排等因素影响,钟祥护城河水体一度发黑变臭,并殃及下游的镜月湖,湖水水质曾下降为劣五类。多位当地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镜月湖水质上升为五类,得益于污染企业搬迁、污水处理能力提升以及退池还湖、杜绝投肥(粪)养殖、沿湖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等。但护城河劣质水体直排入湖,至今仍为镜月湖生态治理的最大痛点。
中央环保督察交办该污染问题整改已过去近四年,但相关的连续监测数据显示,河水大肠杆菌群、亚硝酸盐等均严重超标,属典型的生活污水污染类型,河水水质仍常年为劣五类标准。这些污水日夜不停注入镜月湖,被誉为“荆楚明珠”的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主体水域受其影响,水质变劣风险大。
10月8日至10日,《经济参考报》记者穿行于六公里长的钟祥护城河城区段,在多个断面看到,星星点点的块状黑色漂浮物和垃圾杂物游弋在河面,浑浊的河水散发出阵阵刺鼻性异味,水流自西北向东南径直排入镜月湖。当地群众表示,由于护城河水过于污浊,雨季河水上涨将河沿低处的仿玉石雕栏浸染成了灰黑色。护城河沿岸部分商户告诉记者,这条河年年整治、年年污臭。
在沿湖的南湖渔场皇堤队四组等断面,记者看到镜月湖水面呈灰绿色,一团团油膜状物质沿湖岸线绵延百余米,零星的死鱼翻着白肚夹杂其间,微风吹过能嗅到湖水发出的腥臭气味。附近居民告诉记者,湖水腥臭味常年存在,夏天最重且滋生大量蚊蝇,“拍死的苍蝇能装一篓子”,从湖里钓上来的鱼也有股“柴油味”。
污染问题被重复举报和重点关注
2016年11月至12月,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湖北开展环保督察,期间接到群众举报:钟祥市护城河没有进行雨污分流,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河内,夏天时河水又黑又臭,河水流入镜月湖。督察组将此信访件按程序转交钟祥市办理,该市当年12月17日收到交办件后很快回复督察组并在媒体公开相关信息,称群众举报属实,已重点责成市住建局加快配套管网建设,实现雨污分流。
钟祥市市长曾于2017年9月16日主持召开专门会议,提出“力争当年年底镜月湖水质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三年内达到三类标准”。据了解,受护城河污染拖累,三年时间过去,该目标未能如期实现。
2018年10月至11月,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湖北,对第一轮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督察期间群众再度举报: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破坏严重,其周边有很多排污口,护城河污水直接排放造成湖区污染。中央督察组将此列为“重点关注”信访件转交钟祥市办理,湖北省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联络组于11月26日向全省通报了两起典型案例,其中一起为钟祥护城河污水破坏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问题。
而在此之前,钟祥市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动员会要求,“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交办的事项立行立改”,“坚决打掉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等官僚主义作风”。
2018年11月中旬,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钟祥,指出护城河污染被重复举报问题。随后钟祥市委、市政府再次督促市住建局,尽快完善管网等配套建设,实现雨污分流,并对该局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2018年11月22日,荆门市领导赴钟祥,现场督办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重点信访投诉件办理工作,强调“切实提高站位,强化纪律规矩意识,持续抓好问题整改”。
整改不力却宣称“群众认可”
据介绍,钟祥护城河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直排形成的点源污染、城市降雨径流形成的面源污染、河道底泥垃圾等形成的内源污染。
当地专业人士对记者说,控源截污是根治钟祥护城河黑臭水体的“唯一捷径”,也是镜月湖水体外源污染治理的关键。“而市住建局把整改重点放在封堵直排口、清淤疏通和保洁等临时性措施上,曾安排专人每天向河道撒石灰压臭,从农行大厦断面撒到镜月湖入口,结果‘按下葫芦浮起瓢’,污染问题被群众重复举报。”
钟祥市住建局局长王道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护城河污染问题确实存在,但在整改上,该局作为责任部门“做到了努力、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