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驰援荆州,“新冠肺炎病患不清零,坚决不撤离”。
“我妈不善言辞,送我出发的时候,话很少,但我能看得出担心。”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林冠文回忆起从广州奔赴湖北荆州前的情景,一直觉得“时间仓促,都没能和家人好好告别”,至今都很内疚。
作为感控专家,收到广东省卫健委支援湖北荆州的命令后,在2月10日星夜驰援荆州。在荆州的48天里,林冠文成为广东省支援荆州医疗队前方指挥部成员,负责起医疗队的感染防控与物资管理工作。
3月20日,当湖北疫情形势得到控制,各省支援湖北医疗队伍陆续返回时,林冠文却和11名广东省支援荆州医疗队队员申请留了下来。“只要还有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我们坚决不撤离!”他们在请战书上如是申请。
直到3月27日荆州新冠肺炎患者收治数清零,林冠文才和剩下的队友回到广州。“这个句号终于画好了。”林冠文说。
千里赴荆州“回看奋战荆州的48天里,每一天都面临着很大压力,几乎都是在工作,丝毫没有闲暇时间,感觉每一天都比平时要长一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林冠文谈到了支援荆州的感受,“看着收治数清零,这是自己从医以来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回想起千里奔赴荆州前的准备阶段,他一遍一遍清点着防护和生活保障方面的团队物资,生怕漏了什么。
“我就想着一定要把负责的工作做好,出去了以后,就代表着医院,而在前方指挥部,就又代表着广东医疗队,无论如何,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林冠文说。
作为前方指挥部的专家组成员,林冠文一到荆州便赶赴荆州市中心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院调研,参与讨论优化新冠肺炎危重症、重症隔离病区的布局流程,以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
防护用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一线医务人员的安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荆州医疗队前线防护物资来源广、种类多,如何把好防护用品的质量关是物资管理面临的困难之一。
和在医院时开展工作不同,在荆州负责物资管理工作的林冠文算是个“新人”,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并且,人生地不熟的林冠文,要尽快熟悉相关工作要求,和当地战友打成一片,互相帮助。
在荆州的48天里,他走遍了荆州市区、石首、松滋、洪湖和监利等地,到各医疗队驻地检查医疗队驻地感控工作,降低集体生活感染风险。
林冠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医院及医疗队驻地一线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会分类进行质量审查,每一批防护物资入库,严格执行开箱查验制度,避免不合格产品发放到抗疫一线。并且,还制定了物资出入库调拨登记表,实行双人双签管理,严格登记每件物品出入库。
优化病区布局与流程、建立出入库台账、制订隔离病区医务人员晕厥处理流程、职业暴露处理流程、鉴别防护用品质量和医疗文书消毒、检查各处的感控举措......成为林冠文在荆州的工作日常。
首创“感控观察员制度”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由林冠文提议、全国首创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感控观察员制度”,也被借鉴到了荆州战疫一线,设立“感控督导员”,得到广泛运用,极大地保护了医护人员。
林冠文还协助指挥部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工作和落实感控督导员岗位管理的通知》,推行感控督导员制度,把医院感染防控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监管工作关口前移。
“只要医护人员进出病区,督导员都会通过监控盯着,在穿脱防护用品或者病区工作过程中,一旦有错,督导员就会实时传呼纠正其错误。”林冠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控督导员由感控经验丰富的专职人员担任,均经过加强培训,熟悉负压病区感染防控要求。
据介绍,广东省支援荆州医疗队建立起感控督导员工作群,帮助各医疗队建立感控监督员队伍和落实督导工作。并实行工作日报告制度,每天收集各医院在感控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梳理并进行通报。
2月10日到3月7日间,各医疗队感控监督员累计发现问题209个,包括脱防护用品环节、穿戴防护用品环节、医务人员身体不适、医疗废物处理不符合要求、职业暴露等,发现的问题均得到了及时解决。
48天里,林冠文先后给第三、第六、第七批、中山市ECMO团队等援荆医疗队和前线指挥部驻地记者进行了穿脱防护用品现场培训,并给前线指挥部队员、酒店工作人员、记者进行了感染防控知识培训。通过网络平台,他还给各医疗分队和荆州市医务人员600余人进行了《隔离病区分区布局与流程》和《感控观察员制度介绍》培训。
通过不断提高感控督导员队伍的监督指导水平,降低了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林冠文因此受到了广东省支援荆州医疗队前方指挥部的高度肯定。
一个再回荆州的约定为满足疫情防控需求,林冠文还积极联系所属单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调拨紧急物资支援荆州救助工作。正压送风防护装备、全面型头罩、紫外线消毒灯和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为荆州洪湖市人民医院早期开展气管插管、纤支镜吸痰等操作的医务人员,增加了一道安全保障。
“临时仓库的搬运装备很简陋,没有叉车、起重机等专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