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APP讯12月28日上午,教育部举行发布会,介绍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进展。会上,教育部就近期热文《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作出回应,表示教育信息化对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有很大作用。
《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一文叙述了将成都七中这类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直播或者录播的方式传递到贫困地区学校,直接的结果就是让更多的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甘肃省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海燕指出,围绕该主题讨论集中在屏幕改变命运和屏幕不能改变命运两个方面。从实践来看,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有很大作用,但是需要完善在直播和同步课堂过程中,薄弱的一方教师能力的提升,整个教学系统的完善仍要下功夫。王海燕指出,以甘肃的情况来看,教育信息化做了很多努力,包括直播课堂和同步课堂等。目前甘肃省面临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包括教师资源不足和教师水平、质量差异比较大的情况。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表示,教育信息化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如何能够更多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信息化的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是通过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光盘到互联网,再到现在的高速宽带,将来进入5G,实现的方式可能会更多,教育也在不断地探索这个过程。刘昌亚同时表示,教育部做了很多工作,包括电教馆的信息资源库大量采取推送的方式,将来还会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式,使得教育不平衡进一步解决。未来会在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逐步消除不平衡。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教育部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确定了11项攻坚行动,其中一项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包括了很多内容、举措,例如硬件方面教室、实验室、器材的配备和软件方面的支持,如农村教师素质的提升等。教育信息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重要的方面,这项工作近几年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还需要继续下更大的力气。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以提升教育水平和改革教学方式,使教育行业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受益。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