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4|瑞银巩旻:中国品牌车企全行业收入有望同比增长30%
时间:2024-01-15 18:21:56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2023年的汽车市场,硝烟弥漫,竞争加剧,产业转型、价格大战、需求透支等都在推动着汽车产业加速变革。传统车企加速向新能源转型;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车市淘汰赛进程加速;大众牵手小鹏,奥迪合作智己,Stellantis入股零跑,中国汽车跑步进入“新合资时代”;新能源汽车领域跨界融合已成趋势,AI正在重新定义汽车;中国汽车出海充满机遇与挑战。

在汽车产业链和市场竞争格局加速重塑之时,转眼间已经来到2024。延续往年传统,《21世纪经济报道》于2024开年正式推出“预见2024”系列专题,邀请中国汽车业各领域的专家,对2024年中国汽车的格局和趋势进行预判。

《预见2024》第一期我们对话的嘉宾是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

“2024年中国品牌车企全行业收入有望同比增长30%。”1月9日,巩旻在第二十四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上大胆预测,他认为这30%的增长将由四个部分组成:国内市场增长4%、进出口增长4%,自主品牌抢占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将带来10%的增量、ASP的提升将增长9%。

具体来看,在国内市场上,巩旻表示4%的增长并不是基于对宏观环境和政策刺激的期待,而是因为国内汽车业又到了旧车报废的增长期。“2008年到2010年,中国分别卖出了600万、900万、1200万台乘用车,汽车到了15年加速报废的倾向,年检也更加麻烦,日韩也有类似经验,所以到了15年左右,随着旧车的逐渐报废,有望恢复下一阶段的增长。”巩旻解释由于2021年经历了缺芯的危机,报废增长有所推迟,此外当下新车的创新前所未有的旺盛,“卷出来”的产品力、成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一刻具有竞争力。不过,他也指出,由于包括房地产等经济形势可能比想象中更具挑战,预期增长的4%可能减半。

在出口方面,乘联会1月9日估计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526万辆,而根据日本汽车工业会公布的出口数据,2023年1~11月的日本汽车出口量为399万辆,全年出口量预计在430万辆左右,不出意外,中国在去年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巩旻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将有100万台的额外增量,而且全球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以及没有本土汽车产业的国家所带来的增长会比发达国家或有本土汽车产业的国家带来的增长更强,但他也指出在海外市场建立口碑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缓释效应。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为52%,比上年同期提升4.6个百分点。同年1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批发销量所占市场份额达到58.2%,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在巩旻看来,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增长势不可挡,一方面电动化渗透率持续提升,自主品牌在电动车市场具有绝对优势,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品牌力受到加强,因此他预测2024年自主品牌全年平均的市场份额将达到63%,在抢占合资市场份额的过程中将为中国品牌全行业收入带来10个点出头的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弯道超车”的自主品牌也在不断冲击高端市场。“现在国人买高端车有两个选择,要么买德系燃油车,要么买自主品牌电动车,其实真正的高端化很难靠单一的高端化支撑起来,之所以德国的豪华车可以卖得比美国、日韩的更好,一部分是历史原因,另一部分是德国豪华车品牌相互之间所共同打造的‘高端’形象,现在中国品牌在高端化上产生了一种协同效应,自主品牌在不同价格区间都有月销过万的,售价的天花板在一步步打开。”巩旻表示。随着中国品牌汽车市场销售平均价大幅提升,巩旻认为这将为2024年的全行业收入带来约9%的增长。

在他看来,虽然市场在经历价格战、“内卷”、降价,但产品结构永远是向上发展的。落到盈利性上,原材料价格在这一年内的回落,纯电动车从成本端将有2万元左右的减少,这部分差价给了整车厂更多“武器”来降价,除此之外,持续的成本优化、效率提升也会使利润不断放大。

不可否认,中国汽车市场的产业转型升级也是重新洗牌的过程,有传统玩家退出,也有跨界造车的新势力进军市场,华为、小米的“来势汹汹”更是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巩旻认为虽然“卷”带来了压力,但也因为这种竞争,在中国所产生的新技术尝试、搭载和创新是全世界最旺盛的,可以带来创新的动力,促进自主品牌高端化的形象。

2024、2025年被业内视为淘汰赛的关键节点,已有一些造车新势力倒在了决赛前夕,人去楼空关店停产的威马汽车、欠薪的爱驰汽车、被冻结资产的天际汽车等都纷纷出局。“市场到底需要多少玩家不是我们说了算的,是消费者说了算的,是市场说了算的。这么多玩家给消费者所带来的选择是很好的。”巩旻预测,根据中国的车市场的体量,到2030年还会有10-12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车企留下,“各有各的玩法,有的可能作为绝对的成本领导者在大众市场称霸,有的可能活在海外市场,有的靠细分市场。”

去年年底,有消息称,IDG资本正在考虑从现有股东手里收购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股票,报道还称奇瑞控股重新启动了子公司奇瑞汽车的上市计划,今年提交首次IPO申请,估值高达1500亿元人民币。在此之前,已经有多家车企宣布融资或计划IPO。广汽埃安、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