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日益提高,汽车产业生态正在全面重塑。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中,新能源汽车如何保持吸引力?如何稳定电池供应链?如何保障驾驶和信息安全?针对这些业界关注的问题,记者在近日举行的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进行了深入采访。
新能源汽车如何保持吸引力?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在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说。
据统计,今年1月至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800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30%,产业进入了全面市场化的拓展新阶段。特别是海南,截至11月,海南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近50%,居全国第一。
随着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全面市场化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国际产业环境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于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优化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营商环境。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逐渐上升,我国在政策层面对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逐步退坡。受此影响,市场层面担忧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支持力度不再,或将减缓快速跃升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国际能源署首席能源技术官TimurGüL表示,电动汽车激励措施正在逐步取消,但对于车辆本身而言,随着奖励取消,更应强调车辆配置及其配套充电基础设施的提升。
这一观点与宝马集团副总裁吴燕彦的观点不谋而合。她表示,过去几年行之有效的法规和优惠政策极大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发展。地方新能源优惠政策应保持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使所有新能源车型均可受益,打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这将使企业有序良性地竞争,行业长久健康地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加速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随着渗透率不断提高,最终还需要可靠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消费者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吴燕彦说,中国汽车市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凭借可持续的创新能力、对于软件和硬件快速整合和量产的能力,宝马集团正在数字化和电动化领域强势出击,而中国将是宝马创想和开辟未来的先锋市场。
补贴持续退坡也确实对部分消费者产生了影响。记者走访发现,部分消费者会赶在补贴截止日期前抢先购置新能源汽车,但也有部分消费者看到补贴减少较多甚至部分补贴直接“归零”,则转而购置燃油车或者搁置车辆购买计划。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防止渗透率下降,通过多种手段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行补贴。以海南为例。海南多次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为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今年9月,海南省财政厅配合海南省工信厅制定出台了《海南省2023-2025年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若干措施》三年支持计划,按照“政策延续、逐步退坡”的原则,围绕货运、客运、个人及其他领域加快新能源化及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提出了8条支持鼓励措施。11月3日,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五单位联合印发《2023年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申报的通知》,明确海南省2023年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申报有关事项要求,符合相应条件的,运营服务补贴最高可申领3万元,充电费用补贴最高可申领2000元。
由于各地地方补贴标准不同,导致部分车主选择异地购车、上牌等情况出现。“相较于拖车费,那些地方的补贴实惠得多,现在一些地方对外地车辆或者购车上牌并无很严格的限制。”一位从异地购车、本地上牌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如是说。
动力电池供应如何跟上?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续航”和“电池”是行业发展绕不开的话题。记者在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采访获悉,众多车企通过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布局电池原材料获取和回收业务以及积极对接国际市场合作与规则等策略,以应对电池供应链等挑战。
“中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也是最为完善、技术实力最强的锂电池供应链体系,在整个供应格局上,中国供应了全球近70%至75%的锂电需求。”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李科谈到,过去的五年中,汽车电动化和新能源产业发展驱动了全球锂电市场的高速发展。预计2025年至2030年,全球锂电市场依旧将保持每年25%的增速,到2030年全球需求会突破4T瓦时(太瓦时)的规模。
与此同时,铬、镍、锂等原材料需求持续上涨,而采矿业因对环境和气候造成影响而受到限制。世界资源研究所美国国际事务主任梅丽莎·巴巴内尔认为,政府和企业要制定负责任的采矿原则和标准,同时寻找可替代的稀缺矿物资源或加强循环利用。
目前,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从管理电池回收入手,制定技术标准和法规引导汽车制造商等企业积极收集和回收利用电池,以提升电池供应链的稳定性。
据了解,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深蓝汽车合资打造了时代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关、传播及企业社会责任部向记者透露,大众在电池领域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