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作为五金之首,一直以来都是财富与尊贵的象征,在中国,“三金”、“五金”更是常常被用于婚礼筹备的场景之中。然而,随着消费品质的升级、女性意识及多元文化的崛起,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市场正在焕发全新的生机。
中国原创珠宝品牌,到底是大牌平替,还是小众偏好?人文金饰,到底是营销噱头,还是品牌文化和哲思?中国创造,真的能够飞向全球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去到了现代人文金饰品牌YIN隐位于北京的胡同工作室,和创始人武崟展开对话。
谈及品牌从“小而美”的原创设计师品牌转型商业品牌之路,「思路说」对话的第一位女性创始人很是坚定。不追求快速增长的营业规模,而是以敏捷的团队组织深耕产品和供应链,武崟的追求看起来很“长期”。谈及在中国奢侈品珠宝市场的发展策略,谈及文化品牌内核的构建规划,谈及品牌的打法和策略,她都用了一句话回答:“看到未来想象中的样子,然后在今天选择做或不做哪些事情”。这,就是她所信奉的“以终为始”。
——CBNData创始人路老板
本期嘉宾:
武崟|现代人文金饰品牌YIN隐创始人
「思路说」主理人:
路老板|CBNData创始人、「路老板·新商业工场」发起人
一次创业源起:奥美离职,做年轻人的第一件金首饰路老板:
欢迎Ayur做客我们的思路说。
武崟:
我是武崟,我是现代人文金饰YIN隐的创始人,大家都叫我Ayur。今年是一个30加的女性,30加以后我就有点无龄感了。
路老板:
我们关注到YIN隐这个品牌其实有一段的时间了。早在近10年前的时候,中国的金饰珠宝行业发展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既有咱们很多国民级的金饰品牌,比如周生生、周大福、老凤祥、老庙,又有一系列的外国奢侈品牌在中国扎根多年,比如卡地亚、蒂芙尼,怎么就在当时选择要进入这样一个赛道呢?
武崟:
2014年,整个中国还没有新消费的概念,也没有DTC的概念。我自己作为一个白领,工作了几年之后就开始想要有一些品质比较好的珠宝首饰作为通勤穿搭搭配。但是当时国内可以选的东西非常少,奢侈品不可能天天买,还有一部分传统黄金金饰在卖克重乘以金价的原材料commodity,以及是龙凤发财福的图案,感觉并不是一个年轻女性愿意去带在身上的。
正好有一个契机,我跟着当时的公司奥美去伦敦出差,在传奇的liberty百货里面看到了很多很好看的珠宝设计,就觉得非常的“怒其不争”。为什么他们有这么多选择,但是国内没有。于是就和我当时的同事,也是我后来的合伙人说,我们平常也在帮客户去设想完整的品牌策划,能不能也自己做一个品牌?哪怕先做一个单品出来,来满足我们自己的佩戴。
路老板:
从世界知名的广告公司奥美辞职出来创业,对于创业这个东西你有理解吗?
武崟:
我们的确踩到了一个很好的所谓的nichemarket(细分市场),但并不是说两个人一拍脑子什么都没想就开始蛮干了,还是做了很多稳妥的分析,关于供应链、关于定位、关于价格、关于设计。
路老板:
YIN隐这个品牌其实内涵了很多中国的哲学思想,但你的第一个单品其实不是一个中国元素,对吧?
武崟:
既然这些西方品牌可以非常灵活运用,海纳百川全世界的灵感和文化渊源,我们也可以非常自信和大胆的取用不同的一些设计的灵感。
我想做极简抽象现代的金饰设计,而不是繁复的龙凤符号,而且希望如果这个品牌能够活10年百年,它应该是一个非常经典隽永无限的含义,所以就选了莫比乌斯环这个概念。
路老板:
当时你有没有想过说通过这样一种产品形态,能够快速破圈让大家记住吗?有没有一种是想打造爆款这种心态在里面?
武崟:
说实话很长一段时间是非常反对这个词的,就觉得这个词太商业或者太无聊了。早期的时候真的是比较偏独立设计师品牌。
路老板:
回到第一款单品,其实你和你的合伙人都不是做珠宝设计出身的,所以设计师是谁?图谁来画?
武崟:
其实就是两个人先有了这个概念之后,用非常很现在看来很幼稚的很质朴的手绘的方式去画了比较朴素的图。
路老板:
你们自己画的。
武崟:
对全都是我们自己画的。
路老板:
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金匠师傅,一个独立的手工的老匠人,还是说一个流水线这样的工厂?
武崟:
的确是一个一位独立的匠人,但相对比较年轻。
我们第一个工坊有点像这种前店后厂的模式,最早拿着一个不太成熟的图,一家一家的去拜访去问。因为以前行业比较浮躁,大家要不做一些传统的批发款式,要不都是在做奢侈品同款。我们产品那种看似简单,工艺操作又比较复杂的活儿,很多师傅都是不愿意接的,大概有拜访了10家,才有第一家说愿意跟你们试一试。前期大概经过了将近半年多筹备,盯着金匠师傅一点点扭,一点点调,一点点磨,一点点改,才把这第一个单品打造成比较满意的样子。
路老板:
那么品打造出来之后,是选择哪个渠道先上做市场的测试?
武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