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疫情中,mRNA疫苗一问世就走上巅峰,也把核酸药物带上了全球追逐的风口。而在近期,小核酸药物中的siRNA赛道中外药企进展不断,或将打开一片新的市场“蓝海”。
近日,国家CDE官网显示,正大天晴的TQA3038注射液申报临床,这是一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的小干扰RNA(siRNA)药物,也是正大天晴的首款siRNA药物。
而此前,上海舶望制药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首款siRNA新药的1期临床试验申请已分别于今年5月和7月在美国和中国获得临床批准。该药已于2022年12月在澳大利亚获批开展临床研究。
上半年CDE官网也公示,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无锡润民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所申报的“JS401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得临床默示许可,适应症为高脂血症。JS401是一种靶向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信使RNA的小干扰RNA(siRNA)药物。
据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全球首个siRNA产品Onpattro获批,2021年为公司创造了约4.75亿美元的净收入。siRNA布局企业的成功使得行业对该领域高度关注,如今,本土创新药企布局siRNA赛道的热情也在升温。
对此,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RNA疗法已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方式,为靶向致病基因表达模式提供了更多选择,具有可高效生产、可提供长期疗效,可降低基因毒性风险的特点。目前,多个针对不同种类RNA的核酸药物处于研发阶段或已成功上市,而siRNA药物具有剂量低,给药频率少的优势也是核酸药物中一个值得挖掘的赛道。
中外企业布局siRNA小核酸药物,即寡核苷酸药物,是由十几个到几十个核苷酸串联组成的短链核酸,作用于pre-mRNA或mRNA,通过干预靶标基因表达实现疾病治疗目的。目前小核酸药物主要包括siRNA药物和ASO药物。其中,siRNA是一种具有双链RNA的寡核酸,含有19~21个碱基对。在生物体中,siRNA介导的RNA干扰(RNAi)所引起的基因沉默,是一种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其可特异性引发靶mRNA降解,抑制基因表达。
1998年,斯坦福大学的AndrewFire和马萨诸塞大学的CraigMello发现了siRNA的基因沉默机制,并因为获得了200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后到2011年,全球掀起了一股siRNA研发浪潮。
据,在全球市场,截至目前共有5款siRNA药物获批上市,且这些疗法均由Alnylam开发或参与开发,siRNA疗法市场几乎被阿里拉姆制药(AlnylamPharmaceuticals)垄断。阿里拉姆拥有生物技术领域最好的“RNA干扰”平台,该公司已经证明了利用当前商业产品将基于RNAi的疗法进行商业化的能力。
在2013年,阿里拉姆制药与TheMedicines签订许可和合作协议,后者获得Inclisiran的全球独家许可。2015年后,TheMedicines承担了该药全部后续开发和商业化的责任。2019年,诺华耗资97亿美金收购TheMedicines,顺理成章将其不少创新产品收入囊中,包括被心血管领域专家誉为“心血管疫苗”的RNAi疗法Inclisiran,该药物于2020年12月在欧盟首次获批,用于治疗成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或混合型血脂异常,开启了小核酸药物应用于常见慢性病的新篇章。
这也为公司带来了相当丰厚的经济收入。Inclisiran在2022年销售额为1.12亿美元,2021年,Inclisiran销售额仅为1200万美元。诺华在发布财报时透露,Inclisiran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国内获批上市。而在今年5月,Inclisiran落地粤港澳大湾区,获批使用医院包括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广州和睦家医院等。
谈及该药物的疗效时,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助理院长、心血管综合内科主任姚启恒教授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Inclisiran是全球首创用于降胆固醇的小干扰核酸药物,能够精准靶向肝脏,通过启动生物细胞内的调节机制,持续降低患者血液中的LDL-C水平。患者在初始注射及第三个月的注射治疗后,每年仅需接受两次治疗,即可长久平稳地降低LDL-C达50%以上,Inclisiran有望简化现有血脂管理模式,减少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诺华全球药品开发总裁兼首席医学官ShreeramAradhye日前接受,市场上也有很多降胆固醇的药,如他汀类的药物,但是存在的问题就是患者耐受性不佳、依从性也不佳的问题,“可能患者在经历了一次严重心脏病事件之后也不会按照医生的嘱咐去规律地服药,这会导致胆固醇的水平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但是Inclisiran一年只需要注射两次,对患者来说非常方便的,这就是我们能够给市场带来的巨大价值。”
对此,上述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如果诺华Inclisiran在华获批上市,得益于较好的临床表现,将垄断中国市场且有望不断放量,市场前景可观。
仍需破局研发挑战从当前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国内尚未有siRNA类别的产品获批,大多处于临床和临床前研究阶段。
而伴随着本土研发的竞争,以及专利到期后的集采,创新药企业在中国的产品生命周期正在大幅缩短,这对致力于开拓创新的药企业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多重挑战之下,开拓新的市场及疗法板块也成为各家企业聚焦的方向,而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多家已经争相布局谋划核酸药物这一新兴领域。
根据,代表企业包括君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