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刺激城市消费差异化发展、吸引客流、带动消费等多个优势叠加下,首店正在成为各个城市争夺的焦点,并交出一份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以杭州为例,过去一年开出52家“中国首店”,在城市分布中位列第二,展现出不斐实力与发展潜能。
此外,根据商务部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杭州实际利用外资82.72亿美元,同比增长31.64%,增速在全国GDP十强城市中居首位,且总量首次超越广州、深圳,仅次于上海、北京。
然而,在一批首店因为流量大火的时候,也有不少首店因为没能承接住流量而昙花一现。《联商网》统计了过去三年来杭州主要商场开设引进的“杭州首店”经营现状。统计发现,过去三年,杭州累计引进608家“杭州首店”,目前329家仍在正常营业,5家暂停营业,274家歇业关闭,占比高达45%。
在优势加成下,杭州首店闭店率为何高达45%?哪种业态是闭店重灾区?首店发展是否进入瓶颈期?商场方如何看待首店发展?《联商网》将在下文一一解答。
餐饮、服饰首当其冲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在倒闭的274家首店中,餐饮、服饰门店数量居多,共占比74%,其中,餐饮品牌倒闭113家,服饰品牌倒闭91家。
图片来源:搜铺倒闭门店中不乏一些明星餐饮,例如薛之谦开设的上上谦火锅,杨颖开设的斗鎏火锅、郑恺开设的火凤祥鲜货火锅、张瀚开设的烧本烧·火星烤肉,还有去年下半年开始就不断爆雷关店的贤合庄。
此外,墨茉点心局、虎头局渣打饼行、孙小鹿的小春日和、青桔和木鱼、菓也点心工厂等烘焙品牌,小满茶田、ORITEA朴茶、YELLCOCO椰够够、惊觉茶、娃哈哈奶茶、椿風·养生茶饮、若遇江南·国风茶、市井婆豆沙牛乳等新茶饮品牌门店的倒闭,也在宣告着烘焙和新茶饮的降温。
在以往的闭店统计中,餐饮、服饰历来就是重灾区,对此,联商网高级顾问团成员王国平表示,这两种业态在商业体招商中权重很高,相对应的就倒闭的也多。
细分来看,餐饮更依赖周边客流,如果餐饮商户所需的流量、数量及质量与选址所在的购物中心存在不匹配问题,同时商户对于选址所带来的流量又过分倚重,无法依靠自身引流独自存活。至于服饰,除了一些知名品牌,大部分服饰首店倒闭则是因为太过于小众缺乏基本盘。
汰换率的另一面从首店关闭数量来看,在被统计的31家商场,杭州湖滨银泰in77以73家位居榜首,杭州大厦以32家位列第二,银泰百货武林店以20家排名第三。
注:该图表仅统计首店闭店数量≥5家的商场。
图片来源:搜铺
商场店铺汰换是极为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但汰换率是个值得探讨的数字,可以从中窥得一二。
以湖滨银泰in77为例,作为杭州年轻人爱逛的商场之一,高频次的品牌迭代从侧面反映出湖滨银泰in77对于年轻人多变需求的感知和捕捉,这一客观事实导致汰换率的升高,但也非常符合项目本身的调性,也让项目越来越受主要客群的欢迎。
王国平认为,商业体需要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项目定位越年轻,迭代就会越快,也可以从中看出哪些商业受年轻人欢迎,哪些商业在逐渐钝化。
而对于定位于重奢商场的杭州大厦来说,汰换率高则不见得是件好事。王国平表示,重奢商场的汰换率高则反映出很多新品牌既不受“老钱”欢迎,也没打开“新钱”的市场,实为迭代失败。在他看来,项目定位不同,需要不同的操盘手法,杭州大厦需要精准需求,而不是高频迭代,高迭代率说明其对商户及市场的了解不够。
此外,他还表示,有些项目进出不平衡,迭代失衡,项目就有做烂的风险。
因此商场在引入首店时,还是要从项目定位、整体调性出发,以适不适合为首要标准,而不是“唯首店论”。
首店是否遭遇瓶颈期?尽管针对汰换率的讨论需要依据项目属性实事求是,但当这一数字叠加“首店”属性后,还是不免让人怀疑首店的“流量魔法”是否已经失灵。
面对45%这个数字,王国平分析认为纳入统计的“首店”含金量太低,大部分首店商户竞争力不高,所在商业体在引入后也没有出具专有扶持养商策略,任其自生自灭。
但另一方面,首店作为营销概念会继续存在,以便解决在地新需求,至于特定新需求能否转化为持续性需求,考验的是商户的经营运作能力。在去除新鲜感后,商户需要直面真实需求的必然,所以大部分“首店”都会被反复迭代。
杭州某购物中心负责人汪洋认为汰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做创新品牌和业态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还需要团队和系统能够支持试错。在他和团队的招商经历中,曾招到过只做过街店没进过购物中心的品牌,“连防水都不做,运营上也很粗放,早上开门很随意,迎宾也不会,活动也不会做,工程和营运都会特别关注这种首店,而且因为有大量的这种品牌,所以团队和体系都适应了。”
尽管如此,他也能明显感觉到购物中心在引入首店上变得“更疯狂”,答案在于总部公司会因为“首店”降低租金决策标准。一般公司对每个项目都会设立租金决策标准,项目招商时不能低于该标准,但如果是首店,则可以特事特办,降低标准,“团队要完成招商率,要上面放松条件,这是最好的说辞。”
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