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方案今日发布。
记者从11月14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关于在上海市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焦扩大电子商务领域开放、营造先行先试环境、大力推进国际和区域交流合作等3方面,提出了19项主要任务,其中包括建设数据交易国际板、推动“丝路电商”跨境人民币结算等。
此前,国务院已印发《关于在上海市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方案的批复》,同意在上海市开展“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创建工作。批复指出,要发挥上海在改革开放中的突破攻坚作用,鼓励先行先试,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扩大电子商务领域对外开放,打造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新高地,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制度型开放成果
记者从会上获悉,《方案》聚焦制度开放先行、主体培育先行和机制合作先行,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扩大电子商务领域对外开放。
一是突出制度开放先行。深入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重点聚焦无纸贸易、电子交易规则、数据产业等议题,在先行区率先开展创新性的探索试点,提出更多实际性开放举措,加快构建数字贸易制度框架和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突出主体培育先行。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优化产业生态,健全服务体系,完善仓储、物流、支付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发展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壮大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支持电商平台开展全球化经营,促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
三是突出机制合作先行。发挥上海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优势,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产业互促、平台合作、资源共享,在智库、研修、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率先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为“丝路电商”合作共赢提供服务支撑,积极拓展国际经贸新空间。
《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一批”: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制度型开放成果;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载体;建成一批促进“丝路电商”伙伴国共同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交易和国际合作交流更加活跃,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为发展“丝路电商”提供成果支撑和实践经验。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章雄表示,创建先行区是中央交给上海的又一项重大任务,是我国深化“一带一路”共建共享的重大举措,也是上海提升“五个中心”能级的重大机遇。
“下一步,上海将在商务部等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支持下,依托部市先行区工作推进机制,发挥上海新时代改革开放‘开路先锋’多重国家战略任务叠加优势,加强统筹协调和分工协作,压实工作责任,高标准、高水平完成先行区创建各项工作任务。及时做好方案评估,总结创新经验和成果,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性强、经营主体反映好、具备复制推广价值的案例做法。”章雄说。
建设数据交易国际板推动“丝路电商”跨境人民币结算
《方案》聚焦扩大电子商务领域开放、营造先行先试环境、大力推进国际和区域交流合作等3方面,提出了19项主要任务。
其中,在扩大电子商务领域开放方面,共7项任务。包括拓展国际数据服务、实施高标准贸易便利化措施、推动电子单证国际标准应用、探索数字身份和电子认证跨境互操作、扩大跨境电商进口、促进跨境电商出口创新发展、推动“丝路电商”跨境人民币结算等。
《方案》提出,建设数据交易登记服务体系和数据交易国际板,参与数据流通国际标准合作。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际合作,通过通关数据共享互通,支持“一单两报”等贸易便利化措施。同时,建设跨境电子发票互操作平台,支持银行将电子发票作为进口付汇凭证并推广使用;推动提单、仓单等电子可转让记录境内和跨境使用。
此外,《方案》提出,支持建立数字身份跨境互操作平台,探索跨境服务规则衔接;支持建立电子认证服务互通平台,满足电子合同、电子化原产地证书等数字化单证业务在线交换及验证需求;结合伙伴国商品出口需求,引入培育更多优质商品;支持跨境电商企业、传统外贸企业和物流企业等各类主体以多种形式建设海外仓,搭建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等先行先试举措。
在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打造中心功能区
在营造先行先试环境方面,《方案》提出6项任务。包括在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打造中心功能区、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辐射引领区、建立跨境电商全球集散分拨中心、培育壮大“丝路电商”企业、完善“丝路电商”基础设施、打造国际人才集聚地等。
其中,《方案》提出,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保税展示,拓展跨境电商模式,为伙伴国企业提供一站式进口服务;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集聚伙伴国贸易投资促进机构,组织开展“丝路电商”国别文化交流、商贸对接、商品展销等活动;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搭建兼具多种海关监管功能的全球分拨中心,研究探索货物进出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