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数字人在直播电商行业彻底火了。
伴随着数字人主播大规模应用,国内上演起了“百模大战”,低至百元的数字人也成了一门火热的生意。而数字人的另一面,是不确定的使用效果、平台不断加强的监管、被割韭菜的追风者、市场的质疑声等。
数字人为何能够成为一种风潮?数字人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未来数字人行业的发展将走向何方?
数字人热潮与多样化呈现今年,数字人在短视频平台涌现。
短视频中的虚拟形象往往会出现在一个精致的虚拟场景中,构建一个炫酷的内容宇宙,通过技术发掘了短视频内容新的呈现方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会捉妖的美妆达人“柳夜熙”,她的一条视频容纳了悬疑、剧情、美妆及后期特效等多种热门的内容分类。各种围绕柳夜熙的仿妆、cosplay等二次创作内容在平台爆发,她也一度成为了当时最具话题度的虚拟形象。
目前,抖音与快手是数字人应用较多的平台,但两个平台对数字人的态度不同。
抖音对数字人有一定的管控,据抖音发布的《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规范暨行业倡议》,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创作是被允许的行为,不违反平台规范,并不会限制虚拟人直播技术。而快手目前没有任何关于数字人方面官方性的说明,因此不少数字人供应商将主要聚焦在抖音直播赛道。
从内容角度来讲,数字人直播领域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娱乐直播,一个是电商直播,而电商直播根据是否发快递又分为本地生活直播和常规带货直播。
娱乐直播背后的载体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链接,目前2D数字人主播很难实现这一需求,而3D虚拟数字人已有A-SOUL等案例出现。在电商直播领域,本地生活直播间更多的是电子核销券,用户在直播间下单后到店消费。而带货直播则主要聚焦在品类较为单一的爆品直播间。
目前数字人主播驱动模式主要分为“纯智能驱动模式”和“半真人驱动模式”。“纯智能驱动模式”主要靠关键词唤醒以及在线答疑实现用户交互,针对直播中的常规高频问题,关键词唤醒不需要数字人主播回复,便可解决用户问题。而在线答疑则是在数字人产品讲解结束后,对此进行解答,虽然有一定的延时,但对用户体验并没有太大影响。
而“半真人驱动模式”则在真人辅助下结合虚拟人技术实现互动。半真人驱动直播间前端是虚拟形象,背后是中之人,可以做到实时在线交互,与真人直播间的观看体验比较接近。此外,半真人驱动直播间另一种形式是使用中控,由运营在背后操控直播间。
例如去年,胡兵在抖音以自身的虚拟人形象上演了一场虚拟走秀,在不断变换的场景下不间断地展现了服装的卖点和特征,通过深度的带入,呈现了一场沉浸式的带货直播。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当前技术的发展,数字人直播间通过调用大语言模型,在没有真人辅助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实时交互,但受制于平台规则,这种类型的直播间并不被允许。
在短视频领域,数字人应用的场景相对广泛。比如在TOG方面,一些国企、央企内部有大量需要去视频宣发的内容,但实际上很多地方容易重复性劳动。如果使用数字人,无需使用场地搭建团队,也不用摄影、剪辑、编导等人员,在建模的时候可以批量的去输出大量的内容,提高工作效率。
数字人同样适用有个人IP的博主,博主复制数字分身后,便可以快速追热点,不用受制于拍摄环境。
针对直播间与短视频这两个场景,2D数字人有着不同的收费标准。银翼未来创始人熊大表示“我们公司应用在短视频场景中的数字人使用费为每年8000元,其中包括真人形象克隆与一年的使用权益”,不过银翼科技视频场景中的数字人以时长收费,前半年期限内有500分钟的免费时长,后半年则按照一分钟20元收费。
而在直播场景,数字人的使用成本有所上升。通常而言,数字人供应商的主播形象分为公有库和私有库。如果使用公有库的模板主播是6万元一年,不过公有库的主播会出现被多个客户使用的情况,而平台一但检测到同一个faceID出现在不同的城市或直播间,那么数字人直播间可能会面临被封控或者限流的情况。
为了规避主播“撞脸”给直播间带来的风险,不少客户会花费8000元进行形象克隆,这归属于客户的私有库,其他客户不能被调用,一年的使用费用基本上为68000元。
降本是机构入局的核心原因降本是数字人最显著的价值之一。对于数字人的应用第一节省了人员的成本,第二节省了一部分的培训的成本。
举例来看,在杭州一个主播每个小时的费用是300元至500元,再加上运营以及场控,单个直播间的一个月费用至少5万元。如果算上采购灯光、相机等设备,以及租场地和布景的费用,还有其他的一些物料,直播间的成本还会更高。
而数字人直播间大大降低了成本。数字人供应商通过输出一路信号,这路信号里面包括场景、主播、话术等,直播间通过窗口捕捉的形式,用OBS推流到抖音、快手、或者淘宝等平台后就立马可以开播,每个月的价格仅为2000块钱左右。
在直播能力上,数字人可以实现超过真人的平均水平。但前提是优质算力作为技术支撑,能做到声画同步,并且能够与用户互动。此外,运营的作用也十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