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们在消费行业见证了太多的造富神话——美妆护肤大热、方便速食突围、嗅觉经济崛起......消费品牌能站到大众面前,除了精准切中消费需求以外,也要有强大的内生动能,更离不开外部力量的助推,而资本正是消费品牌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助燃剂。
8月17日,在第一财经、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主办的「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峰会暨中国消费二十年创新论坛」中,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潘攀、华映资本管理合伙人王维玮、金鼎资本创始合伙人王亦颉、挑战者创投管理合伙人兼CEO周华,以及应帆科技副总裁&CBNData首席运营官姚贝贝为现场嘉宾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资本夜话。
以下为对谈实录:
姚贝贝:
消费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燃和助力,这几年我们也见证了消费创投行业从热火燎原到遇到一些寒潮。在经历了比较大的调整周期之后,我们才发现真心和真金所在,所以今天邀请到现场来的投资界朋友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咱们消费赛道的长跑型选手。也是因为他们一直长期主义站消费,坚定不移地投消费,我认为他们是最接地气的投资人,因为他们离老百姓生活是最近的。有请他们做简短的自我介绍。
潘攀:
大家好,我是天图投资的潘攀,我们是一家专注消费的投资机构,投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机构,包括奈雪的茶、三顿半、小红书等等。我们觉得消费还是能穿越周期的行业,也是促就业、稳增长的一个重要行业,所以我们对消费是有长期信心的。
王维玮:
大家好,我是华映资本的王维玮,我们是一家从2008年创立的投资机构,目前专注于消费和科技投资。我主要负责消费相关的投资,我们也最关注民生大赛道,从餐饮连锁里的和府捞面,到可生食鸡蛋品牌黄天鹅,再到基础款的白小T等等都有投资,我们也是非常长期坚持地看好整个消费赛道。
王亦颉:
大家好,我是金鼎资本的王亦颉,金鼎资本是一家CVC为核心的投资公司,我们也投了很多消费品牌,包括刚刚在台上的莫小仙、永璞,都是我们投过的项目。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消费是一个非常长坡厚雪的赛道,我们也会一直在这里面坚持。
周华:
大家好,我是来自挑战者创投的周华,我们是一家一边在创业一边在投资的机构,我们一直扎根在消费行业里,以前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姚贝贝:
今年消费市场回到了正常配速的一年,因为消费品牌的底层增长逻辑逐步回归到要看利润和收入双指标的增长,投资估值也回归理性。
但对于很多行业从业者来说是异常奔忙的一年,因为我跟很多行业的朋友在聊,发现今年消费市场的生态更加复杂和多元,以及分化,报复性的消费并没有如期而至。我特别想问问各位投资人,今年以来你们的出差频率是怎么样的?最近在看什么类型的项目?
周华:
我们可能比较特别,因为我们自己也还在消费行业里面创业,我们投资也都是基于我们对消费行业的认知。因为我们了解消费,所以选择了扎根在消费。
我自己的出差频率也好、工作效率也好,从过去三年到现在其实都没有什么变化。刚才我看了一下航班管家,今年不包含高铁是72次,所以跟往年相比是差不多的。
关注的赛道,我们还是关注一些大的赛道,一些好的产品,以及一些优秀的创始人,比如最近我们在看一些零售渠道,包括一些好品牌,一些质价比非常高的产品等等。
消费行业它是历史非常悠久的行业,不像其他行业变化可能会非常大。它是一个延续性的行业,可能每年或者每几年进步那么一点点,所以我们会更去关注在大赛道里面有没有一些小迭代,是不是有一些小进步,因为在消费行业确实很难发现一块能颠覆行业的“新大陆”。
王亦颉:
论出差估计不比周总少,因为今年我们也还在消费大赛道里面去寻找机会,有很多上市公司在背后支持我们,所以一方面是在投资的方向上面去寻找,另一方面也跟各种消费行业的产业方讨论未来方向。
有几个方向我们今年也在看:一个是基于传统行业的结合数字化提高产业效率的行业和细分领域。另外一个,跟新能源相关的硬件类产品,可能涉及到全球市场。
消费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国内市场叫消费,国际市场叫消费,上游叫消费,下游也叫消费,所以在不同时间段,消费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所以估计下半年我出差次数会更多。
王维玮:
我也挺稳定的,每年出差频率差不多。关注的东西也挺稳定,就像刚才周华总说,实际消费是个挺持续的东西,它没有一些颠覆性的创新或者特别大的跨越式的进展,我们无非是看很多细分市场上的一些细分差异可能带来的大众化趋势。
我去年曾在内部说,疫情后可能有几个趋势,关于健康的,关于无品牌和品牌化同时存在。今年我们看到的趋势是,刚刚有位嘉宾说消费升级,消费升级不代表卖贵,其实是性价比和品质升级的双重升级,它可能是一个更具性价比的东西,可能是一个更美好的能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这个今年涨势很好。
我稍微岔开一些说,今年精神消费增长规模肉眼可见,我们什么时候看到过电影市场同一个时间有超过10部10亿以上的片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