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上海20年冷饮店卖7角一根老冰棍”的消息冲上热搜——对比去年备受关注的“冷饮刺客”,7角钱的单价十分亲民。
消息传播后,不少市民困惑:7角钱一根的老冰棍出自杨浦区一家冷饮批发店,但在便利店、商超卖场等零售渠道,单价1元以内的冷饮并不多见。“平价冷饮”会不会只是噱头?
从市场供应看,社区批发店只是一种渠道。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商超卖场和便利店是“想买就买”的场所。之前曝出的“雪糕刺客”也与这类渠道有关:有的渠道以高价冷饮居多,有的渠道标价不明显,消费者随手拿一根冷饮,结账时却发现价格“野豁豁”。
这个现象今年有所改观。
记者走访了多家便利店,发现冷饮明码实价的现象大为好转。去年,某品牌连锁便利店的冷饮标价牌位于冰柜一角,字体小且密,消费者识别困难;但今年,该品牌的冷饮标价显眼多了,贴在冰柜面板上,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