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618大调查:消费者去哪儿,钱要怎么花才好?
时间:2023-06-19 17:44:42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一年一度的618大促如期而至,经历了3年疫情后,消费者们对于618的热情如何,大家还会买买买吗?

近期,第一财经启动618问卷调查,经过一周左右的样本收集,我们获得约400份有效反馈。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54.71%的受访者年龄集中在18岁~25岁,21.37%的受访者年龄在31岁~40岁,即年轻群体占据过半比例,但也不乏30岁以上的中坚购买力量。

在受访者中,58.52%的人月收入(税后)或月生活费收入在6000~8000元。他们中73.03%对于今年618大促时间是5月26日至6月18日并不是特别清楚。

尽管不清楚具体的促销期间,但这并不妨碍受访者在近期进行购买,大部分消费者都知道618的存在。京东和淘系都称今年是“史上投入最大”的618,这一点似乎一些消费者也能体会到。在问卷调查中,有54.2%的受访者认为“力度特别大,比以往促销都便宜”,但也有27.74%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太大区别。

在谈及今年618的消费意愿时,53.18%的受访者表示会抓住促销机买买买,还有35.62%的受访者表示会理性消费,购买必需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过半受访者都表示在今年618有消费意愿,但相比去年618,有75.32%的受访者认为有所减少。有业者认为,这或许与去年疫情期间人们更依赖电商购物有关。

有59.03%的受访者开门红时期(第一波满减开始)购买商品最多。已购买的商品有72.77%的受访者集中在1~5件。

直播对消费者购物决策影响越发重要,当被问及您主要会以什么方式进行购物时,60.81%的受访者表示是通过直播下单,42.49%的受访者则是根据需求直接加购物车。这意味着直播带货正成为最为主要的618消费方式。

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和各品牌对直播间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直播也为618带来了相应的增长。淘宝数据显示,6月1日当天,淘宝直播成交支付金额超51亿元,其中,平台20多个直播间成交额破千万。天猫食品行业618开门红首日4小时,122家品牌直播间成交额同比增长100%。

大主播对电商直播的影响也在进一步加大。淘宝直播数据显示,5月26日,李佳琦直播间以“美妆节”作为今年6·18首场战役,累计上架338个单品链接,其中包括324个美妆产品,GMV高达49.77亿元,同比增长21.4%。罗永浩今年618期间开启京东直播带货,累计销售额突破1.5亿元,观看人次超过1700万。

平台方面,在被问及您主要会在哪些平台进行消费时,88.8%的受访者选择了淘宝天猫,62.34%的受访者选择拼多多,23.41%的受访者选择京东,17.56%的受访者选择抖音。以上是最主要的四大渠道平台,其他渠道的占比均小于10%。

58.27%的受访者计划用于618网购的整体开销在300~500元,14.5%的受访者该数字计划在1000~2000元,10.18%的受访者计划在2000元以上,其他数字占比都非常低。

在被问及会在哪个平台消费最多时,75.57%的受访者选择了淘宝天猫,与上述平台选择问题一致,可见淘系依然是最大渠道。

那么消费者在618会比较聚焦哪些品类的消费呢?根据问卷调查,73.54%的受访者选择服饰类,65.9%选择鞋包类,18.07%选择生活用品,15.27%选择化妆品,13.23%选择食品类,其他品类基本都在10%以下,奢侈品的选择占比最低,仅0.51%。

就消费意愿占比最高的服饰来看,京东数据显示,女士连衣裙、男士T恤、短裤等超20个男女装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跑鞋、运动板鞋、户外防晒衣等10个运动鞋服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唯品会方面称618高潮期开启之后,男士/女士时尚防晒衣分别同比增长175%、51%;运动户外品类冲锋衣销量同比增长近3倍,防晒衣销量同比增长145%。

从美妆等细分来看,此前618之前,不少美妆品牌在业绩的压力下铆足劲准备拼一下,所以今年的618也成为品牌们的促销大战。在一些头部主播的直播间里,甚至集中汇集超过两三百个产品上架,有本土国货也有国际大牌。无一例外,为了争夺有限的消费者,品牌们几乎都给出极大的折扣,不少品牌的优惠已经与去年的双11持平。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如果企业不愿意“疯狂打折”,那么这次618就卷不过同行竞争对手,“如果给不到主播足够低的价格,主播会告诉你,你的产品是卖不掉的。”

此外,他还担心618的低价大促让客户大量囤货,这对后续的消费力等于提前透支。换而言之,大促过后美妆消费有重回低谷的风险。记者随机询问了一些企业,了解的情况是“一般”、不怎么样”。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的生意也不会太好做,美妆市场仍然处于弱复苏状态。

受访者愿意为日用品、食品类支付的预算在500~1000元占60.81%,150~500元的占比在22.65%。

就食品而言,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乳业是一大品类,618国产牛奶集体大促,部分牛奶产品价格已经跌至1.6元/盒左右,但进口牛奶“热情”不足。

第一财经记者在几大电商平台看到,伊利、蒙牛、三元、光明等主流乳企都有促销活动,特别是叠加平台优惠券后,促销力度十分可观。比如蒙牛官方电商的基础纯牛奶产品券后价格为33.9元/16盒,约合2.1元/盒,高端白奶特仑苏纯券后价格为44.9元/16盒,同期超市促销大多在55元/箱以上。而参与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