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末的宿迁,已完全进入了夏季,与气温一同上升的还有当地的经济活力。
在长度两公里的宿豫区洪泽湖路南北两侧,当当、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大厂林立。再向东行,是京东的客服中心、智慧城三期以及物流平行总部。一辆辆大厂员工班车、货运卡车来来往往,无不显示着这座城市在为经济发展而铆劲加速。
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是江苏省内最年轻的设区市,1996年才从县级升格为地级。“车子跳、宿迁到”,便是宿迁建市之初的真实写照,当时地区生产总值仅124亿元。而在前不久揭榜的2022年GDP百强城市名单中,宿迁跻身全国70强,省内排名前移至第12位,GDP首度突破4000亿元。
作为中小型城市的典型代表,宿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电商步入存量时代,宿迁经济如何换挡转型?如何更好地推动产业多元化、融合化发展?这将成为宿迁发力拼经济、释放新动能的关键所在。
电商名城的发展历程事实上,宿迁作为一座年轻的地级市,经济增幅一直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是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级市之一。建市短短27年,宿迁经济总量由全国第146位攀升至2022年的第70位,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了32.9倍、78倍。这其中,作为宿迁第一个千亿级规模的产业,电商无疑提供了巨大的支撑。
“城市与企业是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城市因企业而兴,企业因城市而强。”宿迁市委书记陈忠伟介绍,自2009年京东全国客服中心落户宿迁以来,地企携手走过了14个年头,双方精诚合作、共谋发展,在电商、物流、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累计合作项目13个、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2022年,宿迁市电商交易额、网络零售额达2200亿元、6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1%,连续三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位于宿豫区的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贡献了近一半比例。
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园区内已汇集了700多家互联网企业,带动了近4万名城乡青年就业。在这个综合性全产业链园区,从客服业务到平台设计开发、产品销售运营等电商全流程业务,一应俱全,而当地电商产业快速崛起,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至关重要。
“我们把宿豫定位为京东之城,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和京东有联系。特别是在电商园区,每条道路上都有以京东元素为核心打造的景观小品。”该负责人透露,目前电商产业园区有700多家企业,接近4万名数字经济的从业人员,其中京东员工就占了近1/3。
财税方面的数据则更具说服力,2022年宿迁电商产业园区税收收入超过30亿元,占宿豫区一半以上,其中京东占园区一半以上,即占宿豫区1/4以上。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老家就在宿豫区来龙镇的农村,其在宿迁的首个投资项目就是2009年建成的第一座客服中心。当年还挤在两层楼里的客服中心,如今已经建设到了第三期,形成了超过70万平方米的庞大产业园区。客服中心的员工也从当时仅仅几十人一路扩至目前的1.2万人,规模居行业内全国之首,预计2025年前还将增加上万人。
京东客服中心公共事务负责人刘姗姗告诉记者,京东客服中心客服人员平均年龄为25岁,年轻群体所占比例最大,且超过62%的员工来自宿迁本地。
有了京东的示范引领作用,宿迁将电商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倾力打造电商名城。如今,宿迁吸引了百度、小米、当当等数十家知名企业落户,拥有全国最大的商务呼叫中心,带动聚合了电商企业2.68万家、网店数量超10万,吸纳就业人数达60万人,而宿迁总人口还不到500万。也就是说,每9个人就有1个人靠电商吃饭。
在电商另一个核心业务环节物流上,宿迁是中国快递示范城市,2022年快递发件量达5.69亿件。去年,京东物流宿迁园区完成自动化升级改造,应用了新一代仓储生产与管理体系“北斗新仓”后,拣选效率提升4倍以上,日均处理单量可达2万单,周边省市90%以上订单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
在京东打造的干线物流基础上,宿迁又建成了3个县级电商和物流配送中心、75个乡镇(街道)电商公共服务站点以及745个村级物流快递配送点,构建起完善的农村电商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体系,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铺设了双向流通渠道。正是借助于高效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宿迁当地的农特产品迅速打开了全国市场,打造出了“宿有千香·霸王蟹”、泗阳“就泗鲜”、泗洪“荷花村”等一批农村电商区域公共品牌,日渐形成了沭阳农资绿植、泗洪生态水产、宿城家具家居等多个农村电商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作为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宿迁也在积极为跨境电商搭建发展的载体平台,开拓电商产业的发展新空间。
上述负责人表示,从2020年获批跨境综试区之后,宿迁从跨境电商发展最好的区域广东招引了目标企业,成立了苏粤跨境公司,上线运行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跨境电商服务,同时还出台了园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政策,从销售补贴、场地支持、物流补贴、人员补贴等多方面奖励跨境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