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22年里,疫情曲折反复、经济新常态持续,重重考验之下,便利店业态迸发出倔强的生命力。
“其实,在2022年整个大环境如此之差的境况之下,行业内的大部分便利店企业都处于增长状态。这可能与不不少人的理解有一定的反差,但现实情况确实是如此。”在便利店行业经营多年,目前作为零售行业项目投资人的陶冶对《灵兽》表示。
相较于2017年前后,业态内跑马圈地的癫狂,在历经三年的疫情之后,现在大家更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欠缺和不足,然后想办法去补偿,未来对市场地位的追求,也会处于一种理性判断的阶段。
这种理性的判断和企业的决策,使得便利店行业生存指标开始重塑——由看重规模到重经营效益的转变。
未来,便利店行业核心竞争力也趋于商品力、营运能力、经营效益和组织能力的竞争。
1“2022年我们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均是围绕生存下去进行的。”江西乐豆家创始人杨翔对《灵兽》表示。
回顾整个2022年,是疫情三年或者说是乐豆家成立十年以来,遇到压力最大的一年。“我们所在的各个城市反复都经历了至少一次甚至3次封城,在防疫放开后,目前也在经历客流大衰减(客流同比下跌25%)的业绩极寒阶段。”杨翔无奈地表示。
基于以上的基本面,乐豆家在2022年单店的业绩有一定下滑,也出现了较大比例的门店调整。但得益于门店数量增长,整体GMV依然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
基于外部环境的压力,乐豆家在有限的范围内做了一些应对:
一是,优化无效门店,提升在营业门店的有效率;
二是,提高门店的确定性开店要求,确定能够盈利的门店允许开设;
三是,优化内部团队效率,提升内部的团队能力和组织能力;
四是,着重围绕促进单店产出提升的能力补课。
对于刚刚过去的一年,杨翔认为,便利店业态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去年,从全国的主要区域便利店来看,门店的经营能力都有明显的加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缩小差距,甚至在一些能力上面,超过了日系同行。
“大家更加注重连锁系统经营和单店经营、独有供应链的建设、自有品的研发、现代化门店的展现、信息的渐进式投入等基础能力。”杨翔称。
下沉市场竞争激烈。杨翔表示,从县级市场开始到三线和四线城市的门店,确实给予了行业很多正反馈,消费者对于行业提供的差异化服务,在用口袋投票,业绩大多数表现较好。就实际情况和理论来说,从二线到四线市场是有现代便利店生存空间的。
同时,杨翔强调,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越是低线市场的体量越小,开设门店密度过高会影响损益。
在杨翔看来,接下来便利店行业短期来看压力还会很大,但长期来看依然非常乐观。“中国的城市化和未来的城市居民消费能力会有更大的增长;现代便利店取代功能单一的传统便利店市场份额也难以逆转;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服务的便利店零售商依然会有10倍级以上的成长空间。”
他认为,便利店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建立了一个围绕最快交付、“即时”解决客户需求、高密度布点的地面网络,消费者链接频率高,独特自有商品为核心的商业履约解决形式。与到家服务、互联网零售和线下其他零售方式,建立了相对差异化的消费者服务能力。“乐豆家也是围绕此而进行能力构建。在2023年的重点目标是下沉渠道开发、独特商品继续构建和组织能力的建设。”
零售业甚至是餐饮业,是一个存量生意相互蚕食的关系,谁的效率高,谁能俘获消费者芳心谁活下来,这几乎是没有变过的法则。
正如杨翔所说,在此之下,关键的问题依然是如何做好自己,构建服务自己客户群体的真实能力。
2过去的一年里,对于业态内各区域品牌的表现来说,也不尽相同。
“积极应对疫情变化,走过了极为不寻常的一年。”起步于安徽的邻几便利店创始人刘忠建对《灵兽》如此形容过去的2022,相对其他零售业来说,便利店业态总体还好,基本上是稳健的发展。
他表示,在去年疫情反复期间,便利店线上渠道销售增长稳定,相比疫情之前,邻几微信小程序的订单量增长了3倍以上,毛利率基本持平,GMV增长超过30%,新店净增长超过200+家,但没有达到预期。“新店增长没有达到预期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反复的因素所致。”
对于2022年便利店业态新的变化和趋势,刘忠建认为,行业出现了强者更强的趋势。例如,外资便利店快速跑马圈地,不断进行并购,以及开放新的区域加盟;本土区域龙头便利店企业快速发展的趋势。
此外,个别跨行业进入便利店赛道的企业,其前期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开始减速。
下沉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刘忠建认为,下沉市场的年轻人与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消费认知基本拉齐,消费能力虽有一定的差距,但对于便利店的商品还是有需求,也能消费的起,下沉市场空间很大。
未来,邻几便利店也会下沉到县城、大的乡镇,让更多的小镇青年感受到一、二线城市同等的便利店品质生活。
同时,对于疫情管控放开的2023年,刘忠建认为便利店整体情况将趋于乐观,“全国上下开始重视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加大。加之市民对未来生活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