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京东陆续公布双11日程表后,从国庆假期开始,平台、品牌,乃至代运营公司都悄然加快了工作节奏。
头部电商代运营公司若羽臣的一位员工告诉光子星球,从国庆结束到11月11日中的四周,原有的双休调整至单休,调整的这4天可以在双十一结束后补休。作为整个公司后勤保障的行政部会在10月26日、31日与11月10日、11日四个时间节点,为团队提供下午茶、夜宵等物资。
“相比前几年,工作强度没那么大,但是品牌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工作压力其实有增无减。”
品牌方其实也同若羽臣一样,为应对工作压力,做好了准备,比如一些员工在工位上摆了张行军床,同样需要拿着没怎么增长的预算,顶着高增长的KPI。
显而易见的是,今年双11会比往年更为特殊,三年时间人们养成了囤货习惯,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们对于消费更为理性,节制,倒逼平台、品牌、代运营们调整思路,及时应对市场变迁。
变化包括运营方面看重复购与老客,营销上用量大从优的逻辑,在双11锁定消费预算,毫无疑问,直播依然是重镇,其权重甚至超过了平台自身的频道,例如聚划算。
更深层次的差异在于猫狗两家走向截然不同大促道路。天猫成为追求爆款和非标品的乐园,而京东则成为追求品效和标品的主阵地。
品牌与行业重审大促
大促不再是双11的特定符号,从品牌的角度来看,交易峰值与平峰的差距越来越小。
某品牌渠道员工告诉光子星球,过去公司做价格梯度时,会划分为日销价、平促价、大促价,针对性营销。如今“聚划算预热两天,卖两天,四天加起来的销售额可能就相当于4.5个平(日)销(量)。”最后的结果是有天猫品牌砍掉平促价,直接与京东对齐。
不可否认,促销常态化与消费市场回归理性,让双11的爆发系数不再那么强。不同行业对双11的看法也在逐渐变化。
整体上看,大部分品牌方更看重复购,而非拉新。在品牌投放预算普遍有限的情况下,拉新的性价比显然不及运营老客。某一线国外化妆品品牌表示,“让利获新客不重要,我们当下主要考虑的是怎么把老客的客单最大化,这是一个不那么花钱,又能对生意有帮助的方案。”
近年增长稳健的保健品市场,大致可分为国内基础保健与海外膳食两条线,其中海外膳食线的许多大品牌,在今年双11中更强调食品化与细分化。加之全球供应链波动,不少产品皆在上调价格。
一位品牌运营人士告诉光子星球,某海外保健品龙头品牌,今年因为供应链原因持续上调价格,依然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如钙片与鱼油,因此市场策略上并不把拉新放在首要位置,而是盘活留存和优化现有品类。
国内品牌大多聚集于基础品类,目前增长比较旺盛的是传统品牌与滋补线。保健品行业主要由此“蓝帽子”主导,有消息指出,未来行业“蓝帽子”占有率要达到60%以上。所谓蓝帽子指的是保健食品专用标志。“如果有蓝帽子,平台才能确保品质与合规”。
保健品是国货崛起的一个重要品类,一方面线上化率低,不超过20%;另一方面,宏观政策引导助力,滋补的概念也更贴近本土消费习惯。“现在保健品就是做增量,别人没有做过的功效,那么就很容易爆量,所以有药企背景的保健品品牌会不遗余力做推广,一些代工贴牌品牌则会过得比较艰难”。
美妆近年来同样变化显著。
过去很长时间,“小样经济”几乎是各大品牌促销杀器,然而在今年,小样正在变为“大样”。上述品牌告诉光子星球,今年双11除了平台常规促销与店铺会员满减外,只有买一赠一的优惠,至于小样的占比则会逐渐降低。
直播素来是美妆品牌的重要渠道之一,往年双11国货与国外高端品牌都是狂欢时刻,不过今年可能国货品牌会逊色不少。除了小样变大样,有更吸引人的营销策略外,品牌力与营销投入皆是国内品牌不可比拟的。
一位知情者透露,去年双11兰蔻就投放了李佳琦和薇娅,双11当天的销售额达到5、6亿的水平。而且整个大促期间,兰蔻的销售额超过15亿。头部主播+销售策略转变,极有可能进一步拉大国内外品牌间的差距。
猫狗泾渭分明,抖拼自说自话
作为历年大促的两大玩家,天猫与京东从相爱相杀,到分道扬镳,如今在品牌方和消费眼中,双11其实有两种模样。
天猫在非标领域已经在B、C两端建立了牢固的护城河。某国内一线品牌表示,“抖音杀得再猛,对于我们而言,只是一个做增长的渠道,升维和持续运营依然得找天猫,何况阿里美妆那帮人本来就是最早一批入局的人,个个都是人精,所有路数全懂。”
京东在整个电商领域属于异类,如今是相当一部分标品的主要阵线。例如3C家电、奶粉这类看重“品效”的品类。此外,对于部分时效性较高的商品,疫情所带来的变数,京东在供应链上固有的印象,也无法被撼动。
日前,天猫与京东陆续公布了今年双11日程,天猫缩短了双11日程,将预售日延后到10月24日,而京东依然延续了往年传统,从10月20日开始。有知情人表示,京东不太care天猫是否缩短,反正20号先搞一波再说。这也间接印证了猫狗之争业已消弭。
针对过去双11玩法复杂的问题,今年